第五卷 淡淡然掠過,神秘又美麗 第417~418節 大昊上天、祇戰、禁足(第2/4頁)
章節報錯
在場的【諸侯】,隱約聽到什麼,又彷彿什麼都沒有聽,【懷王】張懷書卻是聽得清晰,露出欣喜的神情。
趙君宗有些疑惑,【後御大昊天】怎麼會降下“五色”?莫非【五色上祇】,跟【七使上祇】一樣,被幹的稀碎了?
【十譜、六御】能夠賜予【祀徒】們【使意】,就是【七使上祇】處於崩析狀態,也就是已經失去了“根基”。
理論上,【七使上祇】的【碎片】都能稱為【上祇】,比如盧西發的那位“曹天歌”基友,就是擁有【七使祇格】的古人。
相比【十譜、六御】能大把大把的賞賜祀徒【使意】,“曹天歌”卻是獲得有限的【使意】,一旦賜完,他就沒有【使意】可以賜予了。
但若是細品,也能發現【十譜祀主】,是【炁皇】完全與【大資料】融為一體後,才有了後續的一系列操作。
這戲碼跟【方族】的【帝聖】很相似。
所謂【帝聖】,就是【方族】原本有【十帝】,然後,其中一位【帝方】,將另外九位【帝方】獻祭給【昊方】,由此成【帝聖】。
再細品則能發現,這其實是“反”向操作。
也就是【十譜祀主】將【炁皇】獻祭,讓【炁皇】成為【炁聖】,而【十譜祀主】則成【帝】,疑惑在於,【十譜祀主】將【炁皇】獻祭給了哪位存在?
在趙君宗胡思亂想時,【懷王】趙懷書完成此次【祭祀典禮】,獲得【浮黎大昊上天】的【祇諭】,他站在30米高的【祭壇】,震盪天地的怒吼“與戎,太陽”。
全場寂靜,諸侯們個個瞠目結舌,都不是混跡數千上萬年的,豈能不知道,但凡跟【太、上、大】扯上關係的,都是“坑”。
“太陽”不是照射【太上諸界】的“太陽”,而是指【太陽界】,其位於【太上諸界】的東部界域,是東部界域當之無愧的“老大”之一。
“咋不說與戎·太東?”
“就是就是”。
諸侯們紛紛吐槽。
【太上諸界】分為“十八部界域”,東、西、南、北、中、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尚(上)、下、左、右、前、後、內、外、裡。
排前的“九方”都是“太”,排後的“九方”都稱“大”,即大上界、大下界等等,但不管“太”還是“大”的字首,都必然是【太上諸界】最強大的世界。
【太陽界】也被稱為【太陽王朝】,由【太陽王】統治這個超級大世界,也就是說,它是一個被統一的強大世界。
【懷城】所在的【眾安界】也是一個大世界,但卻是諸侯割據的狀態。
【懷王】張懷書只是【眾安界】的眾王之一,雖然擁有【萬邑之地】,可跟【太陽王】硬剛,就是廁所裡點燈——找屎(死)。
【公隥】並沒有親自參與此次【會盟】,他派出的“家臣”也是【侯爵】,擁有【千邑之地】。
而這位“家臣”聯絡了,包括趙君宗內的六位【諸侯】,由此組成“七侯之盟”。
理論上,能夠出動七千邑的兵力,此處的“邑”即是一萬【勇】,也就是7000乘以10.000,達到70.000.000的【勇】。
【勇】都是製造出來的,並不是智慧物種,不能計入“人口”,畢竟,人家也不需要吃喝拉撒的。
七千萬【勇】自然不可能都上戰場,估計也沒這麼大的戰場,一場戰爭打下來,各自出動1萬【勇】就已經是“大戰”了。
參與此次【懷城會盟】的,大都是“流浪勢力”,基本上都是【侯】,另外則是一些【在野勢力】,也就是如【隥公】這樣的。
【在野】也就是將【封邑】具現在物質界,從此後無法再遊離於【酆間】,存在於【虛暗】,但可以不斷擴張,稱王稱霸。
【在野勢力】都是達到【兵潮:與戎】等級,也就有稱“王”的野望及資格,【隥公】就是【眾安界】的在野勢力之一。
派出一名侯爵家臣,就算戰敗也不會傷筋動骨,但不等於說白白送人頭,所以,家臣很快就獲得【隥公】的回應,退出此次【會盟】。
雖然在參加【會盟】時,都以【仙上】起誓,但【懷王】的“與戎,太陽”,就已然違背了【仙上誓】,諸侯們退出是沒有任何負擔的。
所有諸侯都知道退出會有阻礙,卻沒料想【懷王】玩得這麼大,或者說【浮黎大昊上天】居然這麼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