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愛上無情的人,戀上陌生的城 第321~322節 斬草除根、關係(第1/4頁)
章節報錯
惹不起“十譜祀主”這些個老鷹逼,趙君宗憤憤的返回“江京·連雲區”,他原本還想篡改【特派指令】的“積分”,但也幸虧沒有篡改。
內鬼已經確定是“十譜祀主”之一的人,一旦篡改積分,就暴露自己是擁有【大資料】最高許可權之一的人。
之前篡改積分之事沒有暴露,就在於沒有誰,正確的說,是“十祀主”沒有去調閱【指令】內容,一旦起了疑心,進行設調閱,則就會發現蹊蹺。
明明有暴露的危險,為何還要篡改“積分”?
這就是趙君宗的缺陷之一,他跟餘瓜在“大局觀”方面,相差是很大的,而餘瓜也是一直培養他,在“大局”方面的加強。
通俗的說,趙君宗是一個小市民與小農,兩種意識結合的人,狹隘、孤立、保守的同時,又自私自利,立場搖擺等等。
原身是小農意識,這跟原身生長環境有極大關係,“趙姓”家族的氛圍,就是培養“小農”意識的。
而來自【地球】的傢伙,則是小市民意識,這同樣也是社會環境下形成的,兩者合一後,思想意識也就形成一體。
但趙君宗願意接受【特派指令】,以及主動去幫助邵德陽,就是“餘瓜”的培養成果。隨著時間推移,小農加小市民形成的思想意識,會逐漸被更偉高上的思想所代替。
他自然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回到【連雲緝事局】後,依然有些意難平,只要找人吃火鍋,唱K,以發洩鬱悶。
喝酒唱歌發洩一通後,跟同僚們勾肩搭背的往局裡走,不料,又有特派指令下達,趙君宗有心不想接,但在時限到達前,還是同意接取。
特派緝事員只有18名,【大資料】選人是按序號的,趙君宗排在第一序號,就是特派指令的優先選擇,只有他拒絕後,才會選擇序號2。
但經過查閱也就發現,並非他很忙碌,其他十七位特派緝事員也很忙,【指令】完成率卻是100%,顯然這十七位特派緝事員也是很強的。
【特派指令】都是涉及大規模普通民眾安全,但卻不一定會發生,也可能在數月乃至數年後發生的,而【大資料】則將這些隱患提前扼殺。
這必然會引發很大的爭議,就比如糧種跟魚種,成長週期有些長,也無法預測能否成功。
【大資料】僅是推演出一絲的“威脅”,就斬草除根,外界看來,就太過武斷及暴烈。但誰也無法拆除乃至推動頒佈禁止【大資料】的“法”案,就只能去追責【特派緝事員】。
然而,特派緝事員都是藏頭縮尾的,蛛絲馬跡肯定有遺留,而【大資料】是不會替特派緝事員們遮掩的。
但要追蹤特派緝事員,就算有【大資料】提供輔助,卻也沒有那麼容易,而就算被追查到,有【指令豁免權】,特派緝事員基本上也沒有事。
重點就是【聯邦】會否推出相關的“法案”,如果真的推出,特派緝事員所要負責的,就有法律依據,如果無法推出,特派緝事員行事再囂張,也依然無事。
只是若要推出相關“法”案,則必然牽涉到【指令豁免】權,而事實上,【聯邦】統領閣對於【指令豁免】權,一直存在爭議的。
取消【指令豁免】權是不可能的,但需要細分,若是沒有細分,則就存在很多“過”線的行為。
夜幕下的廣場,燈火通明,一個年青人正站在搭建好的高臺上,侃侃而談,內容就是【指令豁免】權的細分。
【大資料】提供的資訊表明,這個叫“河真晃”的年青男子,是【正統之劍】的魁首,【諸夏】黨是【聯邦】唯一的執“政”黨,這是不可動搖的。
【聯邦】也允許其它在野“黨”的存在,但若想參“政”,則就要透過正經的“公”考,不存在什麼“選舉”。
但合法的“野”黨也會獲得一些權益,比如公共“演講”,遊行“抗議”等等,然後獲得民眾的“簽名”。
“簽名”數達到10萬,就可向【聯邦·百姓司】提交“議案”申請,但【百姓司】會稽核“簽名”是否合法合規。
若存在違規,則就要提交給【督查司】,“野”黨大機率會被取締,魁首則鎯鐺入獄。
趙君宗此時就很疑惑“河真晃”,為什麼會進入【特派指令】,【大資料】顯示的資訊裡,“河真晃”一直都是在合法合規中行事的。
他也沒有經商,經費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也沒有工資,每月都會將“財務明細”放在【正統之劍】的網上,還會要求【財富司】定期對其進行審查。
然後,將審查結果放在網上,這些操作已經持續了5年,也使得【正統之劍】的會員數量,逐年增漲,僅成立6年,正式會員數量就達到140萬。
儘管【聯邦】人口數十億,【諸夏】黨成員卻只有六億多,大大小小的“野”黨成員總數卻達到27億,若是加起來,是可以推翻【諸夏】黨的。
然而,“野黨”是無法成為“執”政“黨”的,就算“公考”順利,其職位也不會太高,基本上都是“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