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獲得遷入“江京”的名額,還得到“佈道樂施”的牌照。

雖然沒有記載表明,許長青獲得了荀似道的佩劍,但【大資料】推匯出來的資料,認為許長青獲得佩劍的機率達到99.99%。

只是【大資料】關於這把佩劍的資訊卻是缺乏,這也是必然的,若是有較多的資訊,【長青觀】也保不住這把佩劍。

而趙君宗若是沒有看到,“莫良科”臨摹出來的字,也不會來【長青觀】。

“莫良科”以為那是三個字,但其實是復形楔字——“御後浮黎昊上天”,即是六御之一的【御後天】。

這哥們能夠臨摹出來也是相當牛【逼】的,趙君宗倒是能“寫”出來,但他不敢,他若是寫出來,必然驚動【御後天】。

而“莫良科”只是臨摹,並不是真正的“楔”字,他用【諸夏語】說出來也沒關係。若是字正腔圓的用“楔語”喊出來,其實也沒關係。

【地藍星】就連【仙上】都被遮蔽在外,【御後天】自然也不例外,但【御後天】顯然留下了諸多“印記”,“荀似道”那把佩劍就是有【御後天】“印記】的。

而趙君宗寫出來乃至說出來(楔字或楔語),之所以會驚動【御後天】,則就是【意志篇章】的原因。

就算他人在【地藍星】,【御後天】也能降臨“關注”。也僅僅是“關注”,相當於我看到你了,我記住你了,我們在【諸界】再會。

趙君宗對那把佩劍並不感興趣,他來【長青觀】,是來找那張“紙”的。此張紙可不簡單,它能夠承載【御後浮黎昊上天】這個複合楔形字。

他懷疑這張紙是“法意”,若是能拿到手,有【地藍星】的“五行氣”遮蔽,【御後天】是感知不到他在參悟此道“法意”。

如果他已經凝聚【日】之意,由他傾注的【日】之楔字,就蘊含著他【意志篇章】的波動,也就是“法意”。

層次低的,參悟會有所增益,但也是當前層次的感悟,而相同層次乃至高於他的層次,參悟後,就會得到【日】之意的“篇章”。

也就是趙君宗當初凝聚篇章時,構成【日】的那100字。

當然,也不是說破解就能破解的,真要如此,也沒有誰敢輸出【法意】,破解難度是相當高的。

但趙君宗覺得自己可以送給【大資料】,或許【大資料】“吃”掉後有所進化,又或許直接幫他確解,反正,先把那張紙弄到手。

憑他的實力,很輕易就找到那張“紙”的位置,然後,肆無忌憚的將【元力場】擴張至整個道觀。

雖然尚未凝聚九個“字意”,但【意志篇章】已是凝聚完整,【意志】也就可滲入“感知”中,“感知”再與【元力場】重疊。

觀內的人全部被融入【意志】的“感知”所欺騙,也就是“感觀”上的遮蔽,類似於“黑”客入侵伺服器,將監控影片固定在某個場景。

動作也因此需要快速,“感觀”欺騙若是太久,被欺騙者必然會有察覺。畢竟,又不是蠢人,哪有場景一動不動幾分鐘的?

齋海沒有察覺,但他師傅“觀海”卻是察覺到,只是趙君宗已經取走那張紙,也撤掉【意感】(即意志融入感知),“觀海”也因此有所猶豫。

終究是覺得不妥,“觀海”與居士們道歉後,返回【長青觀】的密室,他顯然對那張紙並沒有多重視,最先關注的是“佩劍”。

觀海並沒有第一時間發現“紙”的不見,凝視【佩劍】許久後,才輕嘆一聲離開“密室”,準備關閉時感覺有不對,重返密室轉了一圈,才發現“紙”不見了。

此張“紙”與佩劍都是祖師傳下來的,祖師許長青也不知“紙”是何來歷,只是說他某日感悟【劍】後,睜開眼,就看到此張紙壓在“劍”上。

“紙”上是一行陌生的“字”,許長青翻查大量的古籍,也沒有找到與“紙”上“字”類似的“古文字”,他斷定這不是【諸夏】文明上的任何一種文字。

這其實很容易斷定,【佩劍】上的銘格也是相同結構、筆畫的“字”,也就是紙與劍,同出一脈。

許長青傳下來的【長青劍法】,就是觀摩紙上一行字所得,實際上沒有任何的威力,但依然一代代傳下來。

到了“觀海”這一代,他被【聯邦】檢測出【4寸塵緣】,從而入讀【兵統學院】,畢業時成為【兵器使】,才發現【長青劍法】,實際上是【術環】。

也就是無需透過【戰技】,憑是施展【長青劍法】,就可消耗【行色力】發出【術環】,這讓“觀海”欣喜若狂。

而事實上,他不需要藉助【兵器】,只要能用動作準確的,做出【長青劍法】的動作,也能夠發出【術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