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你只是如果,他以為是結果 第544節 【烏迪納亞】家族的建立(第1/2頁)
章節報錯
紀律嚴明的首要,就是必須讓長官檢視【笏】,並聽從“長官”對自己【兵備】鍛造的安排,而“長官”透過【笏】查驗士兵們是否聽令。
趙君宗自然也想成為全【兵備】的原色修士,但他也知道,當前資源無法支撐這個想法,只能有“選擇”的進行“屬性”組合,發揮出當前最大的優勢。
他的優勢不在於【兵備】,而是【百分百預判危險】,所有戰術都是圍繞這個優勢的。
也因此,屬於他這個第三支隊的修士們,重新進行【兵備】鍛造,雖然融煉原來的【兵備】會有所損耗,但“命令”卻是不能違抗的。
【感知】、【精準】兩個屬性的兵備款式,都是“佩飾”,“項鍊、玉佩、戒指、耳環”等等,理論是可以重疊的。
也就是雙手戴滿了【戒指】,限制在於【屬性承載力】,等級16的話,【屬性承載】上限就是1600。
這就意味著,趙君宗鍛造出180屬性上限的兵備,數量最多8件,屬性承載就達到1440,再鍛造一件160屬性上限的【兵備】,就達到屬性承載上限。
而他制定的【組合】,最大缺陷就是【戰環】。
【戰環】是在15級時才能獲得,然後是35、55、85、99獲得,只是除了15級時免費外,其它四個【戰環】就需要費用。
【技能】的提升卻不受【等級】限制,但【經驗】獲取卻是透過【品質】躍遷,也就是【白色】材料鍛造出【綠色】或更高品質的【兵備】,如此才能獲得【經驗】。
當然,高段位的鍛造,去打造低段位的【兵備】,就算【品質】獲得躍遷,也是無法獲得【經驗】的。
受鍛造技藝段位影響,趙君宗當前是無法鍛造出,【無裝備條件】的【兵備】,而由於【品質】躍遷,他鍛造出的【兵備】才不會“自行”繫結。
也就是在當前鍛造段位,他若是鍛造出【白色】兵備,就會自行繫結,無法“出”售,只能分解,有一定機率,在分解中出現損耗。
【戰環】,顧名思義,它類似於“手環”,也可以縮小如戒指,激發方式多種,可以定點放置,可以拋擲,可以附加在【兵備】,等等。
它形成的攻擊主要是兩個方向,一是針對【兵備】,一是針對修士的狀態,比如【戰環·赤焰】,形成的是“燃燒”特效,對【兵備】耐久進行永久降低。
一旦敵人在【赤焰】燃燒特效中無法脫離,全身【兵備】都會被“燒”掉,而【漢朝】原色力修士,在“軀體”上是沒有“屬性”的。
意味著,一旦失去所有【兵備】,原色力修士也就失去所有實力,成為待宰的牛羊。
在【漢星球】遭遇【帝方兵備使】的話,【戰環】特效針對的就是【屬性】,以及屬性上限,【漢朝修士】的主場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
趙君宗支隊的220個士兵,等級都低於15級,平均在3級左右,距離學到【戰環】還有很長一段路,他的“屬性”組合也因此並不契合當前。
渾無邪、富大貴的“屬性”組合,才是契合當前部隊後製定的,但他們並不會勸說趙君宗,畢竟,他們不知道“趙大宗”有什麼底牌。
趙君宗的底牌就是【百分百預判危險】,士兵們沒有【戰環】並不要緊,他需要的是【感知】、【精準】,如此就可以將他給予的【戰環】放出。
【戰環】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有形即是成為【環】形物,具有一定的“存在”時效。
無形則就是在戰鬥中形成圓環,可大可小,可以彈指激發,可以環繞於腳底,可控制方向、位置,啟用時間,等等。
側重於【感知、精準】,主要是指後來的補給消耗方向,也就是專門鍛造這兩種屬性的【兵備】,之前鍛造出的【兵備】並沒有分解。
補給不算多,分攤到220士兵,每人也就鍛造出一件【感知】,一件【精準】。
但趙君宗採取的是“誘敵”策略,士兵們只需等敵人進入包圍圈,即可開始攻擊,無需衝鋒陷陣。
只不過【利納亞】區域並沒有多少“威脅”,本土修士都已經被“烏迪哈”收攏,聚落、村鎮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也就沒有發生戰鬥。
趙君宗此次沒有找到【特殊建築】,倒也不是沒有收穫,聚落、村鎮都多多少少有修煉資源,掠奪也就必然不可避免,但也不敢造成平民的傷亡。
【星棠石】是當前唯一增漲【塵緣】的資源,趙君宗側重於這種資源的蒐集,在【且未】區域內,蒐集到約6000塊【星棠石】。
1~3寸還是比較容易提升的,而4寸及之後,需要的【星棠石】就數倍乃至百倍的增加,只是也不需要全部蒐集後才能增漲,可以慢慢積累。
也就是趙君宗可以將,當前獲得的【星棠石】全部汲取,不需要儲存起來,等汲取的數量足夠時,【塵緣】也就增漲至4寸。
【塵緣】關係著【兵備】的攜帶量,即是“軀體”的承重,畢竟,極限屬性不是誰都能鍛造出來的,質量不足就要靠數量來湊。
約定返回的時間已是差不多,趙君宗也就沒有繼續搜尋,但在返回【利納烏堡】途中,遇到一名【帝方兵備使】,雙方頓時僵持在泥石路上。
趙君宗感覺到一股力量掠過自己,頓時知道對方在【感知】自己,他倒是不怕被【感知】,只是身後220個士兵顯然被“看透”。
無法感知到趙君宗的資訊資料,讓這位【帝方兵備使】頗有些顧忌,腳步慢慢的移動到“泥石路”的左側,意圖倒也明顯,就讓趙君宗這隊人先過去。
趙君宗揮了揮手,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一列三人的越過趙君宗,而根據訓練的科目,他們會在合適的地點佈下伏擊圈。
待“士兵”們的身影全部消失後,趙君宗朝那個【兵備使】擺了擺,【兵備使】猶豫一下後,嗖一聲就出現在百米開外。
確定不會起衝突後,這位【兵備使】才放心的高速移動,而他之前沒有進行高速移動,自然是怕掉進“限速”陷井,畢竟,他對【漢朝兵備】體系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