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南下出巡的康熙在觀星臺上問李光地哪個是老人星。李光地回:“據書本上說,老人星見,天下太平。”

康熙炫耀道:“甚麼相干?都是胡說!老人星在南,北京自然看不見,到這裡自然看見。若再到你們閩廣,連南極星也看見。老人星那一日不在天上,如何說見則太平?”

上位者並不愚昧無知。再比如說磷火。

陸游清楚,“予年十餘歲時,見郊野間鬼火至多,麥田稻穗之杪往往出火,色正青,俄復不見。蓋是時去兵亂未久,所謂人血為磷者,信不妄也。今則絕不復見,見者輒以為怪矣。”

磷火雖然不是人血化出來的,但人家起碼知道跟妖魔鬼怪無關。

至於傳說中見到鬼火後“忽忽如失魂”,或許是因為驚嚇,又或許是因為吸入磷化氫、五氧化二磷等導致的中毒現象。古人就沒法研究了。

可是一般老百姓呢,還以為是鬼魂作祟點的鬼火,愚昧觀念延續千年。

再水一個。

西漢董仲舒說:氣上薄為雨,下薄為霧,風其噫也,雲其氣也,雷其相擊之聲也,電其相擊之光也。

跟雷公電母壓根沒關係,什麼指望去廟裡求龍王爺下雨的靠邊站吧。

……

李自成解釋完月亮的事,孫鼎相捋須贊:“後生倒也博學。”

張慎言一揚眉,“如何,老弟所言不虛吧?”

孫鼎相繼續考校,“宋人楊萬里有詩‘舊傳月徑圓千里’。沈括說‘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月本無光,猶銀丸,日耀之乃光耳。’‘日、月,氣也,有形而無質’。你來說說,月亮乃是一個徑圓千里的氣球?”

李自成答:“月徑大概有六七千裡吧,記不清了,具體大小要算一下。太陽可以看做是氣球,月亮不是,月亮上面有山有土。等明年晚輩送老先生一架望遠鏡,一觀便知。”

“哦?”

孫鼎相看了眼張慎言,又轉回頭,“你不是唬老漢吧?敢不是看了唐代筆記《酉陽雜俎》?難不成月亮上真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修的是廣寒宮?住著嫦娥?”

李自成笑,“這個三言兩語說不清,一時半會兒也沒法證實。老先生若有興致,咱以後慢慢談。”

孫鼎相又問:“天上一日地上十年呢?”

李自成撓頭,“這話有些道理,要從狹義相對論講起,更復雜了,三五年都講不清楚。”

“狹義相對論?你給我用三五句講清楚。”

“……”

“這個相對論……譬如老先生與美女玩耍半個時辰,會覺得似乎只過了一刻;但如果讓你坐在烈日下暴曬一刻,你會覺得似乎已經過了不只半個時辰。相對論又分廣義和狹義,實在不好講。”

孫鼎相聽得齜牙咧嘴,琢磨了一下,“姑且信你。”

他又說道:“張衡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黃帝內經》也說‘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大氣舉之也。’果然否?若是,不可解處就太多了。”

老漢一跺腳,“另一邊的人豈不是頭朝下?大氣也能託著他們不掉下去?”

李自成還沒回答,張慎言先納悶了,“老哥,你啥時候開始弄這些學問了?”

孫鼎相笑呵呵道:“窩在家裡一天天的沒事幹,閒得慌。”

張慎言轉頭,“短毛,你且答來。”

李自成放下茶杯,“這個很複雜……”

孫鼎相吹鬍子瞪眼,“你可別再說三五年講不清楚。問了半天,你啥都沒說清楚!”

李自成又開始撓頭,“怎麼說呢……比如磁石吧,能吸鐵……”

張慎言一跺腳,“你說這玩意兒能吸人?”

他又一拍桌子,“萬物都可吸?”

李自成點頭,“答對了。萬有引力嘛,萬物都可吸。”

孫鼎相開始撓頭,“會說話就多說兩句,不要老是遮遮掩掩,聽不懂。”

李自成愁啊,“還是比如磁石吧,能吸住鐵,你要用點力,能把兩者拉開。兩者若靠近到一定距離,會自動吸引;若離的太遠,自然無效。同樣道理,我們腳下的地球雖然能吸萬物,只要你力氣夠大,往天上扔塊石頭,若能高到三四百里它就一去不復返了。”

“神奇!”

倆老頭兩臉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