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2/3頁)
章節報錯
晉冀豫三省往來上黨有八條咽喉通道。
從南往北依次為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和軍都陘。
太行陘位於崇山峻嶺間,孔道如絲,天井關以下四十里山路蜿蜒盤繞。
歷史上曾經有11位帝王在此停留駐足,上百位文人墨客詠誦此陘。
《戰國策》:得天下要決,羊腸之險,塞太行之口。
曹操: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唐玄宗李隆基:火龍明鳥道,去騎繞羊腸。
李白: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
白居易:嘗聞此中險,今我方獨往。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
宋太祖趙匡胤北伐李筠叛亂,面對險仄山路,親自下馬負石鋪路,最終抵達澤州城。
元太宗窩闊臺……
從春秋戰國到唐宋元明,這裡上千年來干戈迭起,硝煙不散,為兵家必爭之地。
大明正統年間,寧山衛指揮使帶人鑿石開山,平為道路,“車騎差得通”。
出常平村北上不遠就是四十里羊腸道。
大統領親書“古羊腸坂”四個大字,令人鑿摩崖石刻留念。
再往前幾里就是第一座關隘,控懷澤之衝的碗子城。唐代郭子儀首建,為山西河南兩省交界。
李自成當即抄詩一首:“城如碗大踞高山,梁晉稱兵角此關。今日承平殘雉堞,雄關雖險變投間。”
碗大的城,依山崖而建,只有二十幾人駐守。任把總早被先遣隊冒充過路客商拿下,候在路邊坐等賞錢。
也不用擔心山頭上的烽火報信。承平日久,各路墩臺廢棄的比陝北那邊徹底多了。
嘉靖年修的盤石長城上空無一人。
再往前,山路難行——
盤盤羊腸坂,路如羊腸曲。
盤曲不足論,峻陡苦躑躅(踟躇)。
上無樹可援,下有石亂蹙。
一步一嗟呼,何以措手足。
途人互相顧,屢見車折軸。
少時徒耳聞,今日親在目。
不經太行險,那知安居福。
就這路,在上黨通往河南的幾條路中已經是條件最好的了。
革命軍再走二十多里後已近傍晚,遂在攔車鎮紮營。
“驛樓高架與雲齊,曉日登臨思不迷。卷幕全無三伏暑,憑欄轉覺眾山低。閒花故向吟邊落,野鳥偏於靜處鳴。十六年來成一夢,後人誰為繼新題。”
可憐的于謙,你沒抽菸喝酒燙頭,奈何干的事太大,奪門之變後被砍了。
沒想到你還在這裡牆上留詩一首。李大統領當即抄詩附和。
第二天啟程,星軺驛站的三十幾匹馬騾被幹走;十來個驛卒自願被幹走。
驛臣攥著二十兩銀子哭的稀里嘩啦。
前方就是天井關,後面的路好走些。
“太行山上雲深處,誰向雲中築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