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2/2頁)
章節報錯
等張獻忠表態想回陝,眾頭領才紛紛選定去向。不知為什,去山東、河南的一個都沒有。
還有少部分人說俺們也不進你上黨核心地,在遼州、和順以北晃悠沒問題吧。
這點人情李自成總不會得,聽之任之了。
太行山東面的官軍大家都,李自成又給他們說了說西面官軍情,免得被打個措手不及。
當前山西機動兵力還有苟伏威所部八百人、劉光祚汾州營兵五百、太原左右標營遊擊史記、頗希牧所部士兵一千、岢嵐、代州、北樓駐軍一千五百。
還有張應昌家丁和寧武兵一千七、賀人龍、艾萬年、李卑都是千餘兵力。
因為曹文詔調,張宗衡跑,巡撫許鼎臣被擼,所以留在山西的兵短時間內只會各守城,不會出動。
再次入晉的農民軍不會遭到阻,剩下的些許鄉兵根本毫無用,哪裡打得過農民軍。
「大抵賊多邊,有良家,及武弁世,故隱其姓,而稱綽號。殺一,又立一人以應其,如一字王劉小,左帥擒,予所監斬,復有新立一字王。惟紫金梁黨歸闖,無複稱其號者。此賊能統領諸賊也。此賊死,眾賊各自為,時分時合。擄掠最重騾,得婦,作軍,乘馬以從。遇官,則令數騎誘之深,大隊兩旁裹之。其攻,則先伏數人於城,外賊夜至城,城內賊殺,城民自,遂得入。多行金,以布女幹,有信先,官兵出賊不意擊,必在四五十里,故戰勝不能遠追……賊先,委脅從者與官,殺之報功。官軍易樂其易,不追積,故斬級日,而賊勢甚熾。」
「(六年)秋……烽火嘗晝夜不息。諸郡縣羽書相繼達會,撫軍患,檄諸將會剿。諸將率皆遷延觀,不肯進。賊自是有玩易官軍之志矣。」
明軍實在不給力,大夥兒放心的跑。
潞安府群賊大會結,各家頭領陸續散,李自成還沒動身又收到京城傳來的訊息。
….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朱由檢又派兵出來了。
話說在明代內官二十四衙門,司禮監排在第一,其掌印太監也被認為是宮中宦官第一,有「內相」之稱。
還有個不起眼的御馬,不要認為它只是一個養馬的機,要知,御馬監掌印太監可是掌管著內廷的部分財政權以及軍,是可以和司禮監抗衡的存在。
宣德年間皇帝在京城增設四,隸屬御馬監的騰驤左、右,武驤左、右,起初只是負責掌隨駕護衛。
嘉靖年,他們被整編為勇士營和四衛營。
到了崇禎時,這支禁軍早已變得腐朽不堪。為,崇禎將四衛營與勇士營並歸一,擇其勇健之人另為一,稱作「勇衛營」。
曹化淳就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兼御馬監印務總督勇衛營。
由於曹化淳位高權,不可能傳門只掌管勇衛營。為了實際控制這支軍,他選用自己派系的盧九德和劉元斌出任監,從而奠定了這支軍隊直屬於內廷的屬性。
當,指望太監打仗不現,勇衛營實際主官是孫應元。
起初勇衛營只有兩千多,但是原歷史線從崇禎九年嶄露頭角開,這支隊伍轉戰南北幾乎打滿全,兵員也擴充到上萬。
崇禎還檢閱過幾次隊伍以鼓舞士氣。
不過最後還是被李自成消滅,孫應元陣亡。
順便出身勇衛營的周遇吉也在寧武死在李自成手裡;黃得功運氣不,變成了南明的江北四鎮之一。
另,有說周遇吉在寧武關以一己之力硬是打的李自成幾十萬大軍差點逃回陝,這只不過是為了烘托周遇吉的英勇無,順道再襯托李自成犯下的種種惡果。
實際當然不可能。
周遇吉只抵抗了兩天就敗,之後順軍壓根沒管寧武就衝北京去,在寧武劫掠的是原來的官軍潰兵啊。
閒話不提。
總,崇禎大帝相當看重短,這又加派人手來剿賊了。
三院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