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包在城,距離府城城牆不到一里地。在山頭架起大炮可以隨便往城裡轟。

高起潛把計劃一,吳襄對太監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又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高!實在是高!

….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一頓馬屁把高起潛拍美了。

吳襄表態一定配,我遼東鐵騎絕不讓狗急跳牆的叛軍出城搗亂。

只是幾股明軍都沒帶多少火,尤其是能打到一里地的火炮只有兩三,還是在萊州城外繳獲叛軍的。這就不是吳襄應該操心的事,管它呢。

老吳送走「太上皇,急急忙忙迴轉要去掙大錢。

吳三桂見到老,當場說這個短毛太牛逼,必須馬上宰了他。

吳襄是聰明,哪裡會幹蠢事。小孩子把握不住很正,老將出馬自然能拿捏住短毛。

這邊主賓氣氛融,被包圍在府城裡叛軍頭目們也看到了一絲曙光。

胡逸送完信原路返回。

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毛承祿四大魁首圍坐一,從晌午討論到後半,到晚飯時已經爭的面紅耳赤。

叛軍元帥李九成上個月確實率兵出城戰了一,不過並沒有像原歷史線那樣陣亡。

彼時孔有德跟大順軍聯絡的訊息眾人都知道,不管對方靠不靠譜總是一條後路。

所以上次李九成出戰只試探了下明軍防禦力,見機不妙就撤回城了。

按老李想,他是真想突圍一,結果孔有德、耿仲明、毛承祿三人不同,那次只讓他帶了五百兵。

現在短毛居然親自趕到登,實話說四個魁首都很佩服。但一碼歸一碼。

李九成同意接受短毛幫,但他的意思是一旦衝出包圍圈就自立山頭。甚至如果形勢有,他還準備回頭反攻明,繼續佔領登萊。

最不濟跑出去後當流寇也,沒必要給短毛效力。

孔有德的意見不同。

他認為既然短毛能把圍城裡的人弄出,這就證明了對方的實力。投靠大順完全可以接受。

至於對方提及的之後要打散編制以及千總以上人等要全部要進勞什子軍校進修後再安排帶,沒啥大問題。

大順軍根本不缺,又不缺,人家沒必要騙這幫圍城裡的人。

孔有德派去懷慶的人回來講過那邊情,完全不,不用質疑大順實力。

稍微有些問題的就是大順那邊軍紀很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