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跟王舉人、彭老爺邊吃飯邊聊天。

「神棍」先給他們算了一卦。

王承曾將於崇禎七年考中進,登甲戌科二甲第八名進,授戶部主事。

他發達起來後仍然沒忘記自己的那點小癖好。

「王承曾為戶部主,寵一門子美少年,每日頋一代為梳掠,值工銀三,望之即如妓裝也。一,隨至大,門人見其內服皆紅,而梳飾特,忽傳衙門有婦,於是堂官駭異。索之則王之門子,堂官深惡之。」

隨便你,又不影響人家升官。後來王承曾外放做了襄陽府知府。

話說那一年左良玉抓住張獻忠的好幾個老婆小,全都關在襄陽。知府王承曾毫不客氣的就拿來自己享用了。

張獻忠的腦門上綠油油一,綠雲蓋頂。

第二,老張來報仇了。他派12個人偽裝成明,居然就騙開了襄陽城門。

襄陽那麼重要的一座城,被12個人開啟了。簡直不可思議。張獻忠收穫的金銀財寶糧食兵器等等物資以數百萬,足夠他吃十年。先不說這個了。

知府王承曾反應真,城裡亂起來後一溜煙就逃跑了。

畢竟丟了那麼重要的一座,非同小可。

崇禎皇帝狂,把包括王承曾在內的一干人等「以失城」罪解京提問。

老王也是了,這都沒,和原兵部尚書侯恂作伴去了。在牢裡關了兩,他等到了李自成攻破京師。

侯恂不想做,回家養老去了;王承曾搖身一變又成了大順的官。

可惜好景不,***入,李自成敗退。

大順兵敗如山,各地叛亂四,王承曾在途中被叛亂官紳擒獲。

這點小情況自然難不倒老,人家輕鬆逃脫。或許沒投韃算是他的唯一亮點了。

王承曾轉而南下投奔南明小朝廷。

可是因為他有「失城」、「投賊」經,南明刑部判了個「應絞」。

這點小情況難不倒老,人家上下打點活,得了個「擬贖」。最後不光沒,王承曾還得了個荊州知府的差事。

其人生結局竟然是峰迴路轉。堪稱是一員副將。

從王承曾的轉折,不難得出明末江山傾頹、人心崩壞的惡兆。

後來南明頂不住,王承曾一看情況不,就不幹了。他仍然沒投,而是回家當土財主去了。

可惜他仍然要作女干犯科。

順治四年六月《河南巡撫為逆宦王承曾惡滿脫逃事》:揭報夏邑縣明朝進士王承曾占人房地、騙人錢財、逼死多,赦後不行退,被人告發輒行逃,所遺產業應行查明給主入,並嚴飭道府各官將該犯等勒限緝,以正罪典。

王承曾幹了一輩子壞,臨到老了還變成了通緝犯。

也不知道那傢伙逃到哪裡去養老,反正沒被***抓住。….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王承曾還著有《苦海生還記,在裡面提到了「制將軍李巖」。當,這回有沒有李巖這個人已經不重要了。

李自成把王承曾原歷史線的經歷大概講了,最後來一,「信不信由你。」

大冷天,王承曾聽完之後出了一身汗。

「大統,學生是做過些荒唐,但逼死人命之事絕對沒有。身邊兩個妾兩個孌童都是自願跟,絕無強迫。這個可以讓他們出來作證……」

王承曾停頓了一,「……這,他們但凡還有一點良,應該不會汙衊學生。大統領也清,小民生活困,只要隨便給幾兩銀,讓他們做什麼都答應。你情我,絕無強迫之舉。」

他不得不跟大統領解釋一,以免那兩男兩女玩個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