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公徐弘基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婿。

先說女婿。

遼東第一悍匪李成梁有個孫,憑祖蔭混了個都督的身份。這孫子到魏國公徐弘基家中完,騎著高頭大馬昂然經過文廟。

文廟不僅是一所學,還是祭祀孔聖人的地方。連皇上都要在廟前下馬。

於是文廟裡一位掌執行學規的從九品學錄把李成梁孫子揪下,還送了他一頓「皮鞭炒肉」。

那孫子自然不服,叫來幾十個人鬧騰。連徐弘基也驚動了。

南驚國子監祭酒挺強,跟他們說:「現今天子尚且戴上皮弁來拜見古聖,臣子卻可以在文廟門外騎馬嗎?況且公侯子弟入學學習禮,也是國子監的生,學錄鞭打的並不是都督。」

人家佔了大義名,老徐小李也不好再鬧,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將來老徐嗝屁,清軍已經快打到南驚城下,他大兒子襲爵之後很快就投韃了。沒啥好說的。

老徐二兒子倒是有意思。

「中山公子徐青,魏國介弟也。家貲鉅,性華,自奉甚,廣蓄姬妾。造園大功坊,樹石亭,擬於平泉、金谷。」

徐青君是享受過榮華富貴的公子哥。

然而一遇到改朝換,他的日子就難過了。因為公子哥什麼都不會,毫無謀生本,所以悲慘之狀甚於常,「一身孑,與佣、丐為伍」。

不過人家拿得起放得,居然就另闢蹊徑走出一條新路。雖然不咋體,有辱祖上名聲。

明清時,富戶犯事,一般都由僕人到衙門受審。如果要被罰打勾,自然也花錢找人替代。

於,徐青君找到了一條不需動腦筋也不需出力氣卻沒有絲毫尊嚴的出路。

估計他只對自己的勾子略有信,才選擇了這個不是職業的「職業」。只要恢復及,屁谷扛得,與衙役暗通關,讓人家杖下留,日子還是可以捱過去的。

事實證,公子王孫在求生方面的本能一點也不比貧苦百姓遜,很多潛能不「逼,是「挖掘」不出來的。

有一,徐青君照常「回家」「上班」。

說是回,是因為大明魏國公府已經變成了大清江寧知府衙門。

「上班」自然就是替人挨板,捱打的場所就是徐青君原來家中的大廳。

可意料之外的,這次他被打了超出約定的一倍以上的板,還沒有打完。

老徐的抗擊打能力畢竟有限,忍不住大呼曰:「我徐青君也。」

當徐青君一五一十把自己的遭遇都說出來之,地方官唏噓不已。

他想到了曾經風光無限的魏國公、中山王徐,又看到了淪為乞丐的徐青,不免心中生出了憐憫。

江寧道林天擎曾經也是大明臣子,他爹還是正三品的通議大,於是對徐青君「憐而釋之,「厚贈遣之,又「查還其園」。

….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把老徐家查抄的家產還回去一部分。

後來徐青君也沒咋醒,可能也是想開,就靠「賣花石、貨柱礎以自活」。變賣家當的小日子也算美滋滋。

孔子六十四代孫孔尚任大概感到徐青君的落魄讓所有的貴胄喪盡了體,便在《桃花扇》裡給他留足了面,根本沒有提及他「代人受杖」的經歷。而在戲裡讓「徐青君」當了個上元縣的差役。精神上進行安,算是一種兔死狐悲式的同情吧。

在說徐青君和張成的過節之,順便插播一下這個小徐的貴人江寧道林天擎的事蹟。

林天擎算是洪承疇的親信。順治十,林天擎調任湖廣巡,當時鄂西仍為大順軍佔,算了這事不要緊。

林天擎為武唱府學寫下著名楹聯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前半句……

清朝嘉慶年,嶽麓書院山長以武唱貢院牌樓懸掛的「惟楚有材」一句出,讓學子們對下聯。

有位貢生引用《論語泰伯》的句,對了個「於斯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