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窮只是個破產小商,無權無,根本談不起每年70萬兩銀子的大買賣。

但是架不住人家會吹牛,反正李自成一時半會兒也沒地方打聽去。

「……海路艱,我那五艘大帆船就被海盜搶劫一,連塊船板都沒給我留下。不過沒關,跨洋貿易利潤豐,我還可以再次組織十艘大船。現在我又搭上了大統領的關,我,我們的合作必然互惠互,雙方將來財源滾滾。」

「夸克先生有魄力。」李自成點頭稱,「我必須要說的,你做出了這一生最大最正確的決定。」

馬陽純端起酒,「我認,我們應該先為合作成功乾一杯!」

他早就眼饞新端上來的酒水了。

「乾杯!」

夸克窮抿了口雍正牌葡萄,放下高腳杯咂咂,「口感很,而且這個酒瓶和玻璃杯更出色。」

三人又岔開話題討論了下酒瓶和酒杯的生意。

李自成不得不把他們引到正題上。

夸克窮說道:「大統,你所要求的火腿、紅糖、大米都不是問,算下來有三萬多兩銀子就足夠採買齊全了。可,你卻願意付出年產達到70萬兩白銀的礦場。恕我直,這有些說不通。」

李自成笑了,正要開,馬陽純搶先說道:「如果我猜的沒,大統領提供的那些南美銀礦應該都位於西班呀和葡萄呀的統治區域內。」

「實際,並不為完全是……」

16世紀之,白銀主要產自西歐和中,但是產量很,即使在好的年份西歐產銀不過50,中國在31噸左右。

在歐,隨著汞氣化技術的發展和應,16世紀歐洲每年白銀產量提高到了90噸:同時期俺大明發明瞭先進的「灰吹法,白銀每年的產量為20萬兩30萬兩。

主要是大明的銀礦並不豐,所以產量比人家低十倍。

16世紀,產銀技術得到提,新的銀礦相繼發,歐,忠,日奔和美洲相繼出現開採銀礦的熱潮。

其中最大的亮點來自於美洲。

1492,是大明的弘治五年。

1492年1,西班呀王室接受了最後一位酥丹投,阿拉博人被趕出伊比利亞半,西班呀也成為唯一被伊是蘭入侵後還能光復的地方。歷經七百年風,西班呀這塊土地終於又回到歐洲人手上,史稱「收復失地運動」。

1492年4,統一的西班呀為了能繞過奧斯瞞帝國的「收費站,跟大明和印渡直接做生,決定資助哥倫布出,開闢一條新的貿易線路。

窮瘋了的伊莎貝爾女王甚至賣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寶給哥倫布籌集經,湊齊了200萬馬拉維迪。

哥倫布帶著西班呀王室寫給印渡話事人和大明皇帝的信。此外他還帶了一些玻璃珠、小鏡子、花帽子、銅鈴、襯衫、飾針、針線、花布、小刀、眼鏡、石球、鉛球等小商,準備跟大明以貨易,因為他也不知道忠國人到底喜歡什麼。

….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那點東西只能騙騙大西洋小島上未開化的野,大明做為天朝上,怎麼可能看得上哥倫布這麼點廉價的小百貨。

那時候全世界都流行源自於大明的奢侈,絲綢、瓷器等,他們有著狂熱的需,但是得拿真金白銀找大明人換。

比,16世紀30年,每年有4萬到6萬件大明瓷器運到里斯,到40年,里斯本的有錢人都穿著中國絲綢衣服、喝著中國的茶葉、吃飯時用專門訂購的明朝瓷,只有這樣生活的人才算打入了上流社會。

到16世紀80年,里斯本的一條街上就有六家專賣大明瓷器的商店。里斯本的舊聖多斯宮瓷器室裝飾著200件明代青花瓷磚。

可憐的歐洲,他們那麼不要命地穿過茫茫大西,只是為了從大明手裡買點好東,改善下自己的生活。

1492年8月3,哥倫布帶著三艘破船從巴羅斯港出,其中一艘大船載重120,兩艘小船載重60噸。比鄭和的寶船差遠了。

那年頭出遠洋跟玩命差不,九死一,不是正常人乾的事。

哥倫布經過七十天艱苦航,跨過茫茫大西,10月12日到達巴哈馬群島;10月28,到達古吧。

在此之,美洲大陸對於當時的世界還完全是一個迷。就連「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都一直堅持認為自己到達的東方是印,因此將那邊的土著稱之為「Indian,印第,意為「印渡的居民」。

至於印第安人是不是殷商後,美洲是不是由鄭和最先到,這些就不提了。

反,從哥倫布開,歐洲對美,西班呀對南美的殘酷剝削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