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崇禎五年的最後一場雪(第2/2頁)
章節報錯
翻山越嶺,5天后,大隊人馬抵達垣曲。
上次李自成路過垣曲後,原知縣段自宏在周邊緊要地點建造了二十七座守護報警臺,利用免除徭役的方法招募垣曲當地鄉民,設立團練。
他所做的措施在原歷史線中挺管用,曾連續三年阻擋住了欲從黃河對岸跑過來的“流賊”。
黃河冬季會結冰,段自宏就帶領一幫人在冰厚的地方堆積柴火融冰。不知道冰燒融了沒有,反正黃河對面那些流寇看到垣曲這邊有備而守,也不敢過河了。
但是他這次遇上了大順軍。
劉芳亮在中條山盤踞的一年裡,垣曲縣城這邊發展了三四百個內應。他接到出擊命令後,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垣曲。
知縣段自宏在縣衙裡自盡,提前離場。
明代的垣曲縣城還在黃河邊上,因背靠王屋山,山垣環抱,又地處黃河九曲之一而得名垣曲。
後世50年代,中條山腹地發現了銅礦,大批建設者湧入建設礦山、開採銅礦。垣曲縣城也從古城搬遷到五十里外的新址。後來古城在小浪底水庫建成之後淹沒在水面之下,不復存在。
中條山一帶的銅礦早在先秦夏商時期就在開採。明代挖礦的人仍然成群,朝廷還專門置千總一員以防礦徒作亂。現在那些礦坑自然都歸了大順接管。
只是留下的容易開採的礦不多了,限於當前條件,每年就能出個幾萬斤銅。折算一下大約相當於能鑄造七八萬枚銅板。湊合著暫時也夠用。
當然,李自成現在還沒空大規模開採銅礦,更沒空鑄幣。大敵當前,先要把明軍殺退再說。
半個月前,宣大總督張宗衡進軍垣曲。劉芳亮在綿延一百里的山谷路上逐次抵抗,堅持了十天後還是被對方打到了縣城。
張宗衡攻了一次城後就停手了。一來劉芳亮得到火炮、兵力增援,二來明軍就快沒飯吃了。
明軍的後勤捉急,附近又搜刮不到多少糧食。要是從山外面運,在一百多里山路上要被神出鬼沒的“流賊”打劫七八次,補給艱難。
張宗衡進退維谷。
李自成到達垣曲的同時,曹文詔前後腳也到了。
不是冤家不聚頭啊。
垣曲城外,明軍在西面駐紮,大順軍在南面駐紮。
李在成先沒進城,只把十幾杆黃龍旗插上城頭。
遠來的曹文詔沒看懂,張宗衡卻猜到一定是短毛親自到達了。
“曹都督,上命既已下來,秦、晉諸將這就交由你節制。不知有何剿賊良策?”
“張總督,下官初來乍到,對敵情不甚瞭解,還望不吝賜教。”
張宗衡簡單說了下情況,曹文詔皺眉了。
當初在稷山城外對陣,短毛賊不過四五千兵力,甲冑全無,火器全無。雖然對手戰鬥力不錯,但也是靠著人多,還有曹文詔不願意硬拼,雙方才打了平手。
如果當時曹文詔下死手,不顧傷亡猛打,短毛賊此時大概已經墳頭草三丈高了。
可如今,想不到短毛賊居然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勢力大漲,囂張至此。曹文詔就算有心跟短毛拼命,恐怕單憑自己一部兵馬也奈何不了對方了。
尤為令人驚心的是短毛賊的火炮太多了。垣曲城頭光是紅衣大炮就有六門,城外陣營裡又有不下六門。明軍現有的火炮無論是威力和射程都拼不過。
難打。
曹文詔開口道:“張總督,眼下天寒地凍,我軍衣食不繼,這恐怕要從長計議了。”
張宗衡點頭道:“是啊,難辦的很。那短毛非是一般流賊,不可等閒視之。”
明軍兩員大將在這邊商量著對策,另一頭,劉芳亮帶著些人出城前來拜見大統領。
城外。
北風那個吹。
雪,紛紛揚揚的飄落。
崇禎五年的最後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早一些。
喜歡李自成的明末遊戲請大家收藏:(李自成的明末遊戲新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頂點地址:
移動端: 感謝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