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強行軍(第1/3頁)
章節報錯
“哈哈哈……”
看著短毛遠去,潞王開懷大笑。
流賊畢竟只是流賊,哪裡敢撼動衛輝府。
朱常淓來了興致,叫人搬出古琴,彈奏了一曲送別短毛賊。
李自成是要去打各路明軍,哪有空理會潞王這個甕中鱉。他已經趕到了四十里外的淇門鎮略加修整。
淇門位於淇河、衛河(小丹河)二河交匯處,元朝時為漕運重要轉運站。
“運糧則自浙西涉江入淮,由黃河逆水至中灤旱站,陸運至淇門,入運河,以達於京師。”
在當下也是重要的水陸轉運碼頭。
劉宗敏帶著小隊一個衝刺就奔進了淇門鎮。守門兵丁剛回過神,李自成的大軍又到了。
“這不是官軍吧?”
“你傻啊,沒看見鐮刀斧頭旗?”
“哦,那就是短毛的大順軍?咱怎麼辦?跑不跑?”
“你傻啊,坐等領賞錢不好嗎?”
……
衛河上的一支北來船隊也看到了大順軍,他們急忙將鐮斧旗在船頭上高高掛起。
時已過午,李自成正在全真觀裡端著碗邊吃飯邊聽道士講述“風雪避”、“昇仙塔”的故事,船隊管事來拜訪大統領。
老漢是王重新的本家叔叔,早在去年就見過李自成了。
“老王,路上還順利吧?”
“託大統領的福,一路平安。”
船上拉的是各種幹海菜和醃鹹魚。
早前李自成都把大脖子病給忘了,直到看見一個病患才想起來。
現在可沒含碘鹽,大脖子病不少見。陸地上有些菜同樣含碘,可沒人知道啊,所以有些窮人就發病了。
古代中醫雖然不知道是“碘”的原因,但是已經摸索出經驗了。
東晉時期,道教理論家、煉丹家和醫藥學家葛洪著有《肘後備急方》,“頷下瘰癧如梅李,當用海藻一斤,酒二升。漬數日,稍稍飲之。”
更早的漢代《神農本草經》,“海藻昆布,主癭瘤頸下核。凡海菜,皆療瘤結氣。青苔紫菜亦然。蓋被海之邦,食其惟錯之味,能療之也。”(“錯”指海產品。“山珍海味”古代叫“山珍海錯”)
真不知道千多年前老祖宗們是如何發現的。
得了大粗脖,不能幹重活。物件不好找,參軍不合格。一代呆,二代傻,三代四代無根芽。
海帶、紫菜等在海邊是極賤之物,弄成乾菜保質期也長,又輕省好運輸,李自成就讓王重新搞來一些。多少能預防下大脖子病。
吃完不正點的晌午飯,大順軍摘下旗號,急匆匆啟程了。後面就要隱蔽行軍了。
過了淇門再往東走就是河北大名府地界,盧象升地盤。
不過盧大人現在正忙著驅逐各路搗亂的農民軍,等得知大順軍到來的訊息,恐怕那時李自成已經兵臨城下主動找上門了。
再行三十里是滑縣道口鎮,商業重鎮。李自成沒敢大搖大擺進去吃道口燒雞,低調的繞過滑縣,又跑了十里地才在一個小村子紮營。
一日狂奔一百八十里,人困馬乏。
如果附近有堪戰的明軍,李自成如此行軍就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