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最愛你的人是我 (第2/2頁)
章節報錯
新鄉縣裡還有個名人,此時遠在西安府轄下的三原縣當知縣。
早前在陝北,不沾泥張存猛設於西川的四十六寨被洪承疇等明軍攻破,李自成流竄到清澗縣時還跟時任知縣張縉彥打了個招呼。
原歷史線到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時任兵部尚書的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恭迎大順軍入城。
“二十一日,內監王德化出朝,見兵部尚書張縉彥青衣待罪於皇極殿前。叱曰:‘汝輩誤國至此,今不急殯先帝,乃復推戴新主耶?’縉彥曰:‘此與我無干。自有主之者。’德化憤極,呼從者連擦其頰,縉彥掩面垂涕。”
可憐的張縉彥,被太監扇了耳光又被薅了鬍鬚。
清軍入關後,張縉彥跑回老家。順治三年,他被洪承疇招降。後官至工部侍郎。
到順治十六年,張縉彥因罪被抄家,流徙牡丹江邊的寧古塔。張縉彥在北地與吳兆騫、姚琢之、錢威、錢虞仲、錢方叔、錢丹季等結成詩社為“七子之會”。終老當地。
這一世,祝萬齡、房建極的結局不好說,張縉彥應該會給大順國效力終身。
現在的新鄉縣還是個小地方,除了以上三個大小人物外,還有處“名勝”值得一提。
城北十幾裡外有座大墓,潞王陵。
那位潞王是朱元璋的九世孫,隆慶皇帝朱載坖的四兒子,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唯一同母胞弟。
朱翊鏐四歲時就受封為潞王。
話說,萬曆八年,十八歲的萬曆皇帝有一次在後宮醉酒鬧事,失態之下拔劍追砍太監,鬧的不成樣子。李太后得知,怒斥萬曆,又宣稱要廢掉這個失德的皇帝,讓他弟朱翊鏐繼位。
潞王差點兒當了皇帝。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件事,萬曆才不得不對這個弟弟寵愛有加,吃喝玩樂伺候著,就讓他飛揚跋扈。
衛輝府治汲縣,原是汝王的藩地,汝王無子,除國。他的王府被改建為潞王府。
恰巧萬曆他叔、封在湖廣德安府的景王也因為無子,除國,他的家產就全被潞王拿去了。
潞王是個大土豪,田產四百萬畝,還有房課、鹽店、鹽稅、湖池、河泊以及水租、坑稅等。
潞王府改建工程用了四年,花費近七十萬兩白銀,佔了縣城一多半地盤。
房子修好了,潞王即將就藩,搬家費要三十萬兩銀子。可憐的戶部尚書拿不出銀子,只好辭職不幹了。
萬曆帝無奈,下旨將搬遷費減三分之一。
萬曆十七年,潞王離京就藩,動用了五百多艘船隻裝運財寶傢俬,沿途順天、河南二省各府縣官員均舉行盛大的迎送儀式。
保定巡撫在奏疏裡向皇帝大倒苦水:潞王之國,經由河間、大名二府,費用浩大。連歲荒役,委難措處,乞於天津倉動支米一萬七千石、臨清倉動支米一萬一千石。
搬個家而已,光看花銷,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十萬大軍出征。
潞王堪稱“諸藩之首”,萬曆皇帝亦視其為“諸藩觀瞻”。
他活著時乾的那些齷齪事不必提了,死後更加風光。
那年李太后去世,潞王沒了後臺,隨即嗝屁。風光大葬。
早在明英宗時就對宗藩陵墓有規定,“一字王,地五十畝,房十五間。”
潞王陵佔地足足有四百畝,超過規定8倍,而且規模比萬曆帝的定陵還大,奢侈、氣派程度同樣趕超定陵。
朱元璋明孝陵和京城的明長陵都只列獅、麟、象、駝、獬、馬六種石獸。可潞王一口氣給自己王陵神道兩旁設了十四種石獸。也別說大明瞭,連歷朝歷代都找不出第二個。
潞王陵地宮的門釘,也用了九路,即縱九橫九計八十一顆,同皇帝規格相同。至於龍紋飾,更是肆意地使用在陵園內所有的牌坊、望柱、碑額和碑趺上。
就連躺在潞王隔壁的次妃墓都採用了皇后的“制式”。
不知道萬曆皇帝為啥沒處理違制的潞王,畢竟他媽李太后已經駕鶴西遊,沒人會再罩著潞王。或許他看在親弟份上,又或許反正潞王已經死了,就沒計較。
已經無從知曉潞王陵耗資多少,但參照他親哥萬曆皇帝的定陵花費七百萬兩白銀,修建潞王陵的花費應該不相伯仲。可見潞王是妥妥的一個超級大土豪。
李自成氣的恨不能前去開棺鞭屍,你他孃的就不能晚死十八年麼!老子都沒來打土豪,你怎麼好意思先離開啊!
最愛你的人是我,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沒有說一句話就走……
首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