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姑廟又名萬壽宮,為元初始建,後逐步累修而成。距離革命軍佔據的空倉嶺不遠。

此處早期信仰非佛非道,和摩尼教能沾點關係。

摩尼教又稱明教,波斯傳過來的,兩宋開始和本土白蓮教靠近。宋、元、明之間的很多起義都和他們有關係,比如方臘;比如被朱元璋弄落水的小明王等。

後來聖姑廟四代弟子和真大道交往,又改名崇真觀、萬壽宮,由此應該算道門一系了。真大道曾和全真道一爭短長,有實力。

大明正德年間,廟主幹了件大事————將前朝大元時“阿識罕大王”頒給女道士的“令旨”鐫刻成碑,並堂而皇之的安上了“大元皇帝敕諭”的名頭。

阿識罕大王曾下令保護過這裡。萬壽宮遇到麻煩,所以首先請出了前朝“令旨”抵擋。頗有拿前朝的劍斬今朝官的意思。

霸氣側漏!

我大清絕不會讓這種低階錯誤囂張!我大明就不管。

大明朝廷雖然不管,那別人也就不管,“大元皇帝敕諭”算個求,鬧他!

萬壽宮大概頂不住,個把月後又請了個護身符,刻碑——

“遣內史去禁約一應軍民人等。照得高平縣董峰鄉仙姑萬壽宮,為本府香火院……訪得居民有等無籍之徒,不遵法禮,亦不知是府中香火院,誠恐在內遊蕩,打攪褻瀆神祇。除本府密差人役時常訪察外,令旨到日,敢有似前兇徒軍民入宮撓擾者,許守宮住持上實赴府啟聞,輕則量情究治,重則送問不恕。故諭。”

估計萬壽宮是把廟產投效給了澤州隰川王,不然人家為啥替他出頭。

明末戰亂,萬壽宮玩完,“而至於廢,佔祀田則有人,盜山木則有人,因歲時以為利則有人,而殿廡則任其廢而莫之興。”

……

革命軍駐地西北幾里處曾有“益國冶”。

王降村據傳乃長平之戰王師投降處,從唐宋到元明爐火不斷。

歐陽修來過,然後回去寫了《乞罷鐵錢》。

到洪武、永樂年間,益國冶是大明十三個冶鐵所之一,年產鐵50萬斤左右。

之後官場不知為啥裁撤了,不過民間鍊鐵一直沒停。

扯歷史三天講不完,不說了。

……

高平知縣魯國光正在城頭督守。

他一看流寇旗號,居然是那個短毛?!

這該高興呢還是該提前抹脖子算了?

上次魯知縣不幸被革命軍俘虜,短毛沒為難他,還給了十兩銀子,令人哭笑不得。

然而讓魯老爺惱火的是,當時帶出去的民壯有兩三百投賊了。一幫愚民真是不知好歹。

這次李自成不跟他耍花樣了,只要五百石糧。

魯知縣還在猶豫,土豪士紳們一齊站了出來。

“我們出糧五千石!銀五萬兩!”

“……”

魯知縣差點嚇趴下,這幫老財啥時候這麼大方了?

去年跟他們要點小米高粱剿賊都不想給;前幾天跟他們要點糧食接濟巡撫也磨磨蹭蹭。現在流賊一到,這幫傢伙是吃錯藥了?還是跟流賊有勾結?

高平土豪多,光是一個建寧鎮就有五大家族,郭、申、張、姬、夏。

建寧郭氏又和三甲鎮郭氏同宗,他們的實力可參考大陽張氏。

所以,革命軍居然才要五百石糧?看不起誰?老子們絕不是怕你再在高平玩一次坑殺,老子們就是有錢!

兄弟夥們,拿錢糧把鄉下來的短毛砸倒!

然後,李自成先被一老太太砸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