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濬搖搖頭,“沒戲。山西鎮就不提了,宣府和大同都能派兵出來。還不用說各地衛所兵、川兵、大名兵等等。七八萬人總是有的。革命軍要是鬧大了,朝廷必然會加快調集大軍前來圍剿。”

“那也不會全打來我啊?很快還有陝西各家反王要來山西攪渾水,而且山東的禍事也更要緊。”李自成又開啟了神棍本色。

“山東?”張道濬詫異了,那邊沒聽說有什麼苗頭啊。

“這要從孔有德說起了……”

孔有德鐵嶺礦工出身,原是毛文龍部下。

毛死後其舊部由副將陳繼盛統轄,不久,參將劉興治在皮島叛亂,殺陳繼盛,總兵黃龍隨即赴皮島鎮壓。

孔有德、耿仲明不服黃龍統轄,率部投奔登萊巡撫孫元化。

孔有德升為登州參將。

後金圍攻大淩河城,孔有德先從海路赴援,因遭颶風而還。

這個風颳的邪乎。

登萊副總兵張燾和孔有德一起出發,當晚就遭遇大風,導致明軍修整一晝夜。之後的十月一日(颶風持續五天)、初六、初八(颶風持續三日)明軍持續遭遇颶風。

在張燾的上報記錄上,整個十月份的大部分時間皮島一帶都是颶風不斷。由於“天公不作美”,他只好勉為其難的留在皮島修整。而孔有德則乾脆直接跑回登萊了。

張燾在皮島停留期間,還持續給崇禎皇帝上書,要求僱傭更多的羊大人。按他的說法“西洋一士可當勝兵千人”,“向恃為常勝不敗者”。

他還要求朝廷撥款,購買更多的火器甲冑給自己。張燾在扯淡中度過了一個月,就是不願意出兵援助大淩河。最後崇禎皇帝只好讓他滾回登萊。

張燾為啥看好葡萄呀人?在之前的幾個月,他參加了皮島海戰,然後上奏說公沙指揮的葡萄呀人“(炮隊)計用神器十九次,約打死賊六七百官兵”。

這葡兵戰績牛不牛?平均每炮打死三十多個韃子。

皮島總兵黃龍同樣頌揚此捷是“十年以來一戰”;遼東巡撫丘禾嘉更形容此役乃“海外從來一大捷”。

所以徐光啟說,只要有三百葡兵,不止踏平遼東,兩年就能“威服諸邊”!

真尼瑪扯的好大一個鹹鴨淡!

當時的兵部尚書熊明遇就對所謂的“大捷”不信,他當然清楚那幫人的德性。謊報戰績是他們的家常便飯。

羊鬼子炮術確實強一些,但吹牛也要講個基奔法嘛。既然他們那麼牛,為什麼張燾第二次都不敢去大淩河跟韃子開戰了?

真就是“殲敵一億,虎踞皮島”。

(崇禎三年,朝廷花費53000兩白銀招募了160名葡兵、200名奧門本地人以及100名黑叔和阿三。安家費、伙食費、軍餉等另算。還有在討論中的鬼子其他條件,比如允許在奧門築城臺,要求裁撤香山參將並開海禁,允許其多買米糧並免歲輸地租1萬兩,請撥廣州對海之地以建營房……

對招募羊鬼,朝堂一直有爭議。徐光啟極力辯解說“紅夷(荷)之志,欲剪澳夷(葡)以窺中國;澳夷之志,欲強中國以捍紅夷。”

崇禎那孩子差點被他糊弄住。而朝堂上下共識是:“火器可用,人未可信。”

像徐光啟那種被洗腦成天真兒童的畢竟是少數。

最後的結果是,那群鬼子們走到南昌時被遣返。

這一趟瞎折騰白花了六萬多銀子。原本還要追回餉銀,崇禎皇帝說算了。)

……

前些天,孔有德又奉命率兵從陸路趕往關外,去支援大淩河。

不久之後,等隊伍磨磨蹭蹭走到山東吳橋(今屬河北吳橋),大雪交加,部隊缺衣少食,有小兵就偷吃了一家大戶的雞。

偷吃一隻雞而已,多大的事?

官軍殺良冒功、謊報戰績、賣糧給敵、與賊暗通款曲等等齷齪事都乾的多了。吃你一隻雞還不是小意思?

奈何那隻雞雖然是平常正經雞,可他主人不一般。

王象春,和錢謙益同科進士,前吏部郎中,目前辭官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