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只一門炮,神一元倒有五門。

火炮口徑不大,而且發射的都是實心彈,所以傷害有限。守軍往垛堞後一藏就安全了。

炮擊無非是壯聲勢。打爛城門後面還有堆疊的沙土袋。如果是大邑,城門口往往還建有甕城,貿然衝進去等於找死。

要是有幾十門紅衣大炮那就不同了,除了震懾城頭守軍,猛轟一頓有可能打塌小段城牆。有了缺口再攻城就容易多了。

炮擊一刻後,劉宗敏、谷可成、袁宗第各率本隊衝向城牆。

原有的護城河早已淤塞滿,直接架起梯子,矇頭往上爬就是了。

攻城就是堆人命,誰先耗不起誰輸。

保安縣裡只有一百多衙役、民壯,事先又無準備,只稍做抵擋便崩潰了。

這種弱雞正適合練兵,所以李自成才要搶著打頭陣。

戰事乏善可陳。只傷了幾個倒黴蛋,還是沒抓穩梯子摔傷的。

神一元入城後軍紀也還行,並不騷擾良民。

坦白講,軍紀的核心就是利益分配。一切行政、紀律、政治措施,最終都要圍繞著利益分配來。怎麼合理的分配利益就是政治。

你讓士兵吃飽飯,他自然不會去搶老百姓糧食;你讓士兵睡好覺,他自然不會去強佔老百姓炕頭。

如此時間長了才談得上紀律的培養,讓士兵養成好習慣,內化成心裡的行為準則,最後遇到任何情況都能做到令行禁止,聽從指揮。

說到底,做事情在前,喊口號在後。口號或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做事情的高度凝練總結。不要光喊了口號,事情愛做不做,那你的口號就是一句空話。

舊式軍隊的紀律時好時壞,有吃的就好,吃不飽就去打家劫舍,概莫能外。

在後勤能保障的情況下,很少有將領故意破壞軍紀,放縱士兵去燒殺搶掠的,因為那麼幹並沒有什麼好處。放縱容易再想約束就難了。除非是報復性的屠城。

當天農民軍抄了縣庫,又緝拿了八個土豪劣紳明正典刑。

李、神二人在縣衙坐地分贓,四六開。

李自成主攻,拿六成好處。分糧八萬斤,銀六萬,其他財貨十餘車。

十一日,兩部各出繳獲的三分之一放賑。

民心大定。

天寒地凍,不宜再奔波了,兩部人馬暫且在縣城養精蓄銳。

神部兵卒較多,還要派人下鄉打糧。

李自成據有北門一帶,文工營出動,遍刷安民告示。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

“……”

一座土豪宅院裡,炭盆燒的暖意融融。

李自成召集幾位大頭目圍坐一堂。

“起兵後的第一仗打得還不錯,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今天大夥要總結下利弊得失。往後每次幹完仗都要開討論會,為的是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戰術。你們下去之後也要給部屬開會。”

李自成起了個頭,下面卻把換題轉開了。

“劉宗敏,你第一次砍人是什麼感覺?”

“我?砍人?第一次啊……我想想……”

劉宗敏撓著光頭,“應該是十四歲那年。你剛離開鐵鋪,蓋虎來尋晦氣。我拿著生鏽的鐵片子,心裡明明嚇得要死,嘴上卻跟著別人大喊大叫。也分不清楚誰是誰,反正就是亂打一氣。結果還傷了兩個自家兄弟。”

他說完之後先自嘲的笑開了。

李自成點點頭,“不錯!劉宗敏第一次出手就達到了鬥毆的第二層次。這種情況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打仗,以後就不會慌了。谷可成,說說你的第一次。”

“嘿,我大概比劉哥好一些。家裡世代從軍,所以我打小耳濡目染也練過幾下。第一次拿菜刀砍人時,我知道要砍哪裡才剛剛好。可惜失手了,就給弄死了。呵呵……”

谷可成也是個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