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放亮。

李自成帶著幾個嘍囉動身出門。

常峁墕人多嘴雜,不適合當練兵之地。

十里地外的西山茆原有二十幾戶人家,如今死的死逃的逃,已經人煙絕跡。

那邊山路難走,附近也沒有其他村子,正是藏身好去處。

踏勘完地形,李自成安排劉宗敏帶人搬家。除了讓李自敬繼續住在常峁墕打掩護,其他人都安頓到西山茆。

劉宗敏忙乎的同時,李自成引上弟弟、侄子牽著驢馱著糧食、布匹趕往四十多里外的李家村。

那是李自成出生的地方,還住著一堆親戚,接濟一下他們也是應該的。順便去辦點正事。

晌午時分,三人走到了黑木頭河旁的華嚴寺。

寺廟富,有河谷水澆地三百多畝。

李自成以前在這裡當過和尚。

他爹老來得子,生怕養不大,所以打小就送李自成寄籍華嚴寺,直到十二歲才還俗回家。

李自成三人進廟吃頓飯,跟熟人攀扯幾句,留下一匹棉布,再次啟程。

路經一座烽火臺,李過看見有個小媳婦蹲在那裡曬太陽,吹了個流氓哨就唱開了——

“對壩壩的那個圪梁樑上那是一個誰,

那就是俺舅娘她二呀麼二妹妹,

妹妹你在圪梁樑上哥哥哥在那溝,

看見了那個妹子兒哥哥就這樣招手……”

小媳婦臉不紅心不慌,站起來大聲對唱:

“蕎麵那疙瘩羊腥湯,肉肉貼住綿胸膛。

手扳胳膊腳蹬炕,越親越好不想放。

死死活活相跟上……”

妹子唱幾句,然後風一般跑下山。

撲通跪下了。

“哥,給碗糧吧。”

……

軍士之苦,莫過於邊軍。

邊軍,就是駐紮於九邊的兵。

九邊,明朝為抵禦蒙古及女真勢力陸續在長城沿線設立的九個大軍區。①九邊較大,其實各地還細分了十幾個鎮,都有總兵官。

由東往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榆林鎮、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

五年前,遼東經略熊廷弼的腦袋在這九個地方一一出現。

起初九邊雖然時不時要打仗危險了點,但是“寬衍川地,盡屬軍屯”。邊軍們小日子馬馬虎虎也還行。

現在完蛋了。比如波羅堡、響水堡等處被艾家佔據的軍屯良田就有六千餘畝。

邊軍士兵變成了軍官和大地主的家奴。

《邊軍謠》——

邊軍苦,邊軍苦,自恨生身向行伍。

月支幾鬥倉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