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國開城投降了。

投降之前,國君慶予要斬少傅言丙、監馬尹庸思和左郎邢月,都不用宣佈罪狀,所有人都知道為什麼。

言丙是範衷的牽頭人,主導庸楚和議,庸思和邢月則上躥下跳,極力促成和約, 早有風聲,這三人都收了範衷大量財物。

收財物不打緊,在慶予和眾大夫看來,楚使向庸國大夫行賄,反而說明了楚國誠意,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也是大庸崛起的新氣象。但關鍵是收了財物, 事情卻辦砸了,以致今日國滅, 這就是大罪。

言丙、庸思和邢月想要反抗,卻哪裡是殿中眾臣的對手,眾大夫們一擁而上,含恨出手,不用慶予下令處斬,當場被群毆致死,死得不能再死了。

庸國君臣將三個禍國殃民的大夫打死後,心氣兒終於順了過來,慶予當場簽署國書,向楚國投降。

國書交給崔明的那一刻,天下再無庸國。

投降令傳遍全城,城中一片大哭之聲, 震天動地, 在這哭聲之中,慶予乘車,攜庸國數十大夫出城,來到楚軍大營前, 向昭元遞交君子劍、國印等物。

忽有一支兵馬衝出上庸, 向楚軍大營旁繞行而去,卻是鎮守城牆的元司馬不願歸降,率門客殺出,連兵卒都不帶,只有二三十名修士跟隨。

楚軍大小軍將都在受降之處,猝不及防下,眼睜睜看著元司馬及麾下十數兵車衝出重圍,向南而去。

昭元問:“此乃何人?”

慶予道:“這是司馬元子讓,此人……向來桀驁不馴,不服君令,還請大夫恕罪。”

昭元感嘆道:“真勇士也!”

慶予大慚。

昭元回首身後:“誰去追之?”

偏將軍孫梁應命:“末將願往!”

昭元道:“留其全屍,以褒其烈。”

這是下達了必殺令,以免庸、夔、麇有忠義之士群起效仿。

孫梁點齊本部五十兵車,向著元司馬逃走的方向追殺下去,他也只帶車士,若是帶了兵卒,絕不可能追上。

追出三十餘里,前方見到一片樹林,元司馬帶人衝了進去。

孫梁叫停楚軍,道:“逢林莫入,遇谷莫追,爾等在雞父、薳越時,難道沒吃過吳軍的虧嗎?怎麼到了這裡又忘了?”

軍士們詢問該當如何,孫梁道:“簡單,放火燒林!”

熊熊大火頓時點燃,煙熏火燎間,十餘戰車自林中衝出來,狼狽不堪。

元司馬沮喪道:“楚軍狡詐,竟然識破了我這妙計,是我累了諸位。”

刀白鳳道:“司馬振作,勝負乃常事爾,我等願力保大夫南下,到芒碭山尋申大夫會合,再圖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