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聖地亞哥堡。

這座堡壘修築於崇禎二年,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炮臺,擁有十六門大炮,因為就在港口入口處,比較方便,所以澳門總督施羅寶的官邸也設定在這裡。

施羅寶站在聖地亞哥堡的頂端,看著不遠處的港口,港口裡已經滿滿當當塞了二十餘艘艦船,除了新來的補給船和修造船,最多的就是登萊水師的兩型主力艦。

那場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海戰因為處於東沙島一帶,所以被命名為東沙海戰,海戰的結果自然是登萊水師取得了勝利,但是勝利也不過是一場慘勝罷了,登萊水師的靈魂,沈廷揚永遠離開了,而水師大艦隊也在海戰中損失嚴重。

十七艘軍艦被擊沉或者燒燬,而其餘的軍艦,只有三艘還能立刻投入使用,其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原因非常簡單,在沈廷揚的最後一刻,下達了戰鬥到底的決死命令,絕大部分的大明軍艦都與敵艦發生了強烈的碰撞,而在這個時代,強烈的碰撞會導致龍骨變形、肋骨開裂,船殼脫落,在簡單的修復之後,暫時開進了澳門港口,等待進一步的確定情況後,再返回北方。

施羅寶手持柺杖,戴著禮帽,他的衣裝筆挺,極具風度,站在那裡怔怔的看著港口的一切,船舷似牆,桅杆如林,炮窗密密麻麻,從廣東、臺灣趕來的工匠和水手像是螞蟻一樣爬上爬下,熱火朝天的工作著,這是多麼輝煌的一幕,即便在歐洲,也只有阿姆斯特丹、普斯茅斯、里斯本等少數地方才能看到如此壯觀的一幕。

實際上,東沙海戰之後,東方的局面就已經確定下來了,至少三年內,荷蘭人都無法挑戰明國了,而三年之後,即便荷蘭人再想捲土重來,也得和英國人、西班牙人達成一致,但那可能嗎,至少在三日之前,英國使者乘坐的船隻經過了澳門,前往了北京。

“是時候了。”施羅寶告訴自己。

海風拂過,把他的禮帽吹到了大海之中,施羅寶聽到腳步聲,回身一看,是大明的水師參將童海峰走了上來,目前澳門的事務就由他來主理。

“童將軍,恭喜你和你的帝國,獲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歷史必將銘記這一場戰役,對於沈伯爺的事情,我表示遺憾。”施羅寶神色嚴正的說道。

童海峰淡淡說道:“感謝你,總督閣下,本官此次前來拜訪,是有事相求!”

“請說,我們是盟友不是嗎,盟友就應該相互支援。”施羅寶微笑說道。

“工匠,我需要工匠,本官以大明登萊水師的名義向澳門當地的工匠發出邀請,但是他們多半沒有接受我們的僱傭,本官想請總督閣下幫忙。”童海峰直接了當的說道。

施羅寶微微搖頭說:“我無能為力,因為很快我就沒有這個權力了。”

童海峰疑惑的看著施羅寶,施羅寶微微頷首走到旗杆面前,他顫抖的手解開了繩索,葡萄牙國旗緩緩降落,那面潮溼的旗幟被施羅寶仔細的收好,端在了手中,施羅寶對著童海峰躬身一禮:“尊敬的童將軍,施羅寶奉葡萄牙國王之命,將澳門歸還大明,從即日起,葡萄牙對澳門的租賃期結束了,這裡的一切將由您統治!”

童海峰沒想到施羅寶會如此,他詫異問道:“按照您的國王與我們殿下的約定,不是應該在打下巴達維亞之後再行交接澳門嗎?”

“沒有必要了,童將軍,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陷落的城堡,任何城堡的防禦都建立在海上優勢上,即便是澳門,如果不是堅信大明與葡萄牙的艦隊能夠取勝,在一個月前,我就會向特羅普投降了。”施羅寶真正的說道。

這話倒是沒錯,憑藉大明的軍力,待艦隊稍事恢復,就能集結大軍南下,進攻巴達維亞,巴達維亞只有一些快船和武裝商船,對登萊水師的主力不再構成威脅,只要不死軍登陸,攻陷巴達維亞只是時間的問題。

“請問,這是您的決定還是來自與葡萄牙的國王?”童海峰問道,他想了想,解釋說:“沒有冒犯您的意思,秦王殿下一直把您當做朋友,不希望您被詰難。”

施羅寶笑了笑:“我已經從國王殿下那裡獲得了全部授權,待交接完成之後,我將會北上,前往北京,成為葡萄牙駐大明的第一任大使。”

如此,童海峰再無顧忌,他說:“好的,您可以乘坐我的備用旗艦。”

施羅寶微微搖頭,說:“童將軍,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還需要前往東帝汶一趟,畢竟那裡目前也是葡萄牙的土地,按照協議,也將交付給大明,所以,請你準備艦隊和陸戰隊吧。”

童海峰這才想起來,葡萄牙在爪哇還有一處殖民地,只是那裡比較偏僻,甚至連官員都沒有委派,一直以來都是由澳門總督兼領,接下來,施羅寶與登萊水師進行交接,交接的方案和條例早就擬訂好的,只是沒有想到這麼快罷了。

屬於葡萄牙政府的財產,包括炮臺上的火炮和官署等建築和不易帶走的東西,由大明出資購買,而葡萄牙人的的財產則得到保護,交接之中有兩個比較頭疼的事情。

一個是教堂和教會,既然澳門是大明的土地,而大明也不承認天主教,那麼教堂和教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熱衷於傳教的葡萄牙人是不可能坐視教堂被拆毀,傳教士被驅逐的,但是也不願意就此得罪大明,按照早先定好的計劃,由施羅寶代表葡萄牙國王勸說教會離開,勸說無效之後再由大明動用武力,最終產生的妥協方案是,教堂不能被拆除,而是轉變為葡萄牙商館,而教會人士跟隨施羅寶前往京城,進駐葡萄牙使館,畢竟使館是葡萄牙的領土了,在那裡做什麼大明管不著了,只是傳教士不允許向大明百姓傳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