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今日大破官軍的這二千多人,裝備上已較自家以及大部分黃巾軍勝過不少,這還可以理解,畢竟王政連番大戰,戰利應該也是不菲。

最令徐和吃驚的還是人人身材體魄皆為強健,士氣軍心俱都高昂。

這就令他大為吃驚了。

尤其是那三百多的騎兵...

在衝鋒時的陣型統一,趨勢澎湃,令他甚為震撼。

徐和甚至在戰後這段時間,藉機去細細打量。

這支騎兵隊胯下並非什麼良駒,只能算是普通的軍馬。

那能造成這般效果的,便只能是騎手的原因了。

三百騎手本身的出色,可比三百良駒更為難得啊。

尤其是在黃巾軍這種基本全是流民組成的勢力中...

若非親眼目睹,實在難以置信。

尤其是想到王政起事至今也不足一月,徐和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難道此子的出身並非普通人?

徐和腦海中飄過一個大膽的猜想。

在他看來,若非高門大戶的出身,實在難以解釋一個少年起事之初,身邊便能憑空出現這般多的精銳。

看來,對方的造反並非一時意氣,而是蓄謀已久啊。

想到這裡,徐和深深地看了王政一眼,突然道:“將軍,徐某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徐公,大家同為黃巾信徒,你又是我的前輩義士。”王政笑道:

“可暢所欲言。”

“好。”徐和擊節長吟:“當日將軍曾提議過你我雙方結盟,不知如今意下?”

“你我皆是黃巾中人,本該齊心協力。”王政神色一正,肅然道:“結盟本就是應有之舉。”

“不過既是結盟,便要相互信重。”

“如要相互信重,首先便是知根知底。”

說到這裡,王政攤開雙手直視徐和:

“徐公對我軍現在算是瞭如指掌,動若觀火了;只是我對徐公的情況,可還是霧裡看花全然莫明啊。”

無論張饒還是徐和,王政曾在腦海裡搜尋過幾次記憶,俱都查無此人。

說白了。

在三國的璀璨舞臺中,這兩位都是龍套般的無名小卒。

張饒有個穿越之前的名分在,王政倒還重視幾分,徐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