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有才無德(第2/3頁)
章節報錯
“尤其外商這塊...”禰衡鄭重提醒道:“如今我軍與糜氏合作日久,固是好事,可若只此一家,卻恐有不善。”
王政明白對方的意思,隨著地盤的擴大,天軍的自給能力亦在加強,可那是因為他始終走精兵路線,招募的新卒不多,即便如此,其中亦仰仗糜氏出力不少,但未來不說外徵,便是每城駐守亦需不少兵卒,隊伍的擴大在所難免,自不可只靠一家,更不可單靠一家,以免有被其以資源挾制的一日。
“是以,商業根本,在如何招徠外商,供我所缺。”
“如何招之?”
“商以逐利,許其重利,其必熙熙而來。凡我民用所需,免其稅收,官府可給以獎勵;凡我軍用所需,給以高價。商人已來,而各地官府,必須禮敬之,尊重之,待以上賓,除細作外,一概不得扣留、為難。
“不過,民財有盡時。琅琊倒也罷了,彭城等地,本不富裕。因此,對待前來商人,要有甄別。鼓勵必需品輸入的同時,嚴格禁止奢侈品、非軍用、民用必需品的輸入、及我軍用、民用必需品的輸出。”
王政沉吟片刻,點了點頭:“卻也不能被動等待,我想,還得主動出去。若能找到一條合適的商道,幾個固定的供貨渠道,那就好了。”
“糜氏累世行殖,牛馬鹽糧俱為其擅,若能繼續合作,倒已解決不少。”禰衡笑道:“若是琅琊一行得成,顏氏以布立家,王氏以器聞世,自然皆可為用。”
這樣嗎?
王政訝然望向禰衡,見他一臉成竹在胸,想是早已打探清楚,不由發自肺腑地嘆道:“吾能得先生,實黃天庇佑也。”
......
一大早談到現在,該解決的問題都已解決。日將正午,王政便通知眾將,決定明日便啟程前往琅琊縣。
待眾將紛紛告辭而去,王政在大堂獨自待了會兒,突地想起一事,喚來親衛問道:“那糜芳上次說何時返回東海,如今可還在開陽?”
親衛回道:“稟將軍,尚在開陽,不過這幾日據留守的哨兵回報,似已在做遠行準備。”
“唔。”王政點了點頭,方才禰衡倒是提醒了他,這糜氏家主倒要在臨出發前再會晤一次。
便今日下午吧。
讓親兵前去提前知會,王政斜靠在榻上,春日的陽光暖暖,這是從堂外投射進來,遍灑全身,不由遍體舒服,竟是眼皮聳拉,假寐起來。
說起來,昨日與孫策一戰,贏的著實不易,心中惡氣固然出了,可精神氣力亦是損耗不少,令他難得感有些到疲倦,更生出睏意。
谷毲只是剛沒睡一會兒,卻又被一聲噠噠的腳步聲吵醒。
王政一抬頭,卻見禰衡又去而復返,此時正立在堂前。
一見其神情,王政心知他必然有事,不由問道:“先生,可是臨時起意,又想起了什麼?”
“非也。”禰衡笑了笑,施施然坐下:“並非臨時起意,而是此事出衡口,卻只可入主公耳。”
哦?
此事竟需要特意避開于禁等人的耳目?
他雙目一凝,劍眉更是上揚,沉聲問道:“可是軍中有事?”
一邊說著,一邊本能反應地抬頭看向懸空的透明面框,一看經驗條,二看各階兵的數字。
好像都沒什麼變化啊...
難道是彭城那邊,路途遙遠,所以禰衡得知了訊息,我這邊系統卻還沒更新?
“主公。”卻見禰衡肅然道:“可知丁鴻,丁孝公其人?”
丁鴻?
我只知道呂布那便宜義父丁原啊。
王政楞了楞,道:“未曾,此人有何來歷?”
“昔孝和帝(劉虞)即位後,其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跋扈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裡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禰衡解釋道:“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徵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只是霍亂雖除,卻終究讓朝廷元氣大傷,丁鴻其後便又有一進言。”
“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