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大勝(第1/3頁)
章節報錯
戰火後的開陽,外城臨近房屋一片破敗,殘垣斷壁間,更是入眼便見一具又一具的屍體。
而當王政馳進城時,見到這一幕時,即便已不是頭一遭了,面色依舊冷峻起來。
剛剛射殺文丑的得意與欣喜,也是在一分分的消散。
似是受其感染,身下的戰馬,身後的將士們,亦開始變得步履沉重。
敵人授首,怒焰消退,他卻有些後悔了。
為了盡誅袁軍,自家率領大軍眼睜睜地看著袁軍對著開陽節節逼進,痛擊猛打。
固然,最後是完成了目的,替高熊和那些死在鄆亭的天軍兄弟們報了大仇,也履行了他之前的誓言。
只是代價...便是在他的刻意下,犧牲了無數人命。
之前留守開陽的天軍們,如今已近十不存一。
若是自己早些出擊,這些都是本不會死的。
為了替天軍報仇,卻犧牲了另一群天軍,如今思來,可還值當?
在他沉吟不語時,在前頭開路的騎兵們,在城牆外、壕溝內的混戰之地,終於尋到了于禁,將他帶了過來。
見到王政,于禁放開了左右攙扶的手,強自拱手行禮,沙啞著道:
“將軍,開陽未失,末將幸不辱命!”
王政還是第一次見他這般狼狽不堪的模樣,渾身血、泥,神色更是頹然,心中更生歉疚,連忙親自上前扶起,挽著其手鄭重道:
“開陽之難,政其急也。”
“將軍臨危不亂,勢弱堅壘,實有不可動之節,真吾之伯宗也!”
耿恭,耿伯宗。
漢明帝18年,北匈奴單于派左鹿蠡王率兩萬騎兵前侵犯邊境,其時明帝駕崩,西域車師國叛亂,漢廷無暇發兵救援,值此內外交困,耿恭竟以五百漢軍獨自力拒外敵,堅守長達四月!
這般令人失語的戰績,不但令其成為大漢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百年聲威不衰,更是青史留注,在天朝千年戰爭史中,成為以守城著稱的十大名將之一。
王政特意以其比之,更有一層緣由,昔日攻臨淄時,正是于禁提議以雲臺二十八將耿弇之計行之。
而耿恭,正是耿弇的侄子。
聽到王政這般讚譽,于禁不禁一陣感動,蒼白的臉上更是湧起血色,慚道:“禁豈敢與先賢相提並論。”
“不過,”說到這裡,他頓了頓,懇切地道:“扶風尉能不因強敵而懼,不為匈奴之“封王,嫁公主”所誘,始終效忠君主的大丈夫行徑,禁亦能做到!”
“末將於禁,願為天公將軍赴湯蹈火!”
聽到這擲地有聲的壯語,王政笑了笑,替他拍去身上灰塵,看了眼系統面框,也肅然道:“便無此一役,本將亦是深信不疑。”
“有文則鎮守後方,吾高枕無憂矣。”
......
先令于禁回府安歇,又留下五百步卒彈壓、警戒城內,王政再次安排所有人盡數出城,以百人為單位,在四野不斷遊蕩,不允許有一名袁軍逃走。
他剛才圍殲的只是文丑的本部人馬,以騎兵為主,此時卻還有不少潰散的步卒在不斷遠離開陽逃竄。
不過王政毫不擔心。
徐州平原地帶,地勢平坦,某種程度上既是最利於騎兵衝鋒,同時也是最適合追殲的地方。
若說騎兵尚有僥倖生還的可能,失敗方里的步卒是死是活,卻只在勝利者的心念之間。
而王政,早就有言在先,要盡數誅殺!
他登上城頭,挑目四野,隱隱還能聽到紛雜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