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兵臨蕭縣(補請假章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從薛縣到沛縣,其實中間還有些縣城,村鎮相隔。
如戚縣,廣戚縣。
只是此次兵至豫州,本是為了實行突襲而做的一次戰略轉移,所謂貪多嚼不爛,無論王政還是禰衡等人,都沒有心思在途中耽擱時間,所以俱是過門不入,只是一路潛行,晝伏夜出。
這般下來,沿途所過州縣竟似乎絲毫不曾察覺,遑論反應傳訊。
離開薛縣後,大軍又是連續三日的星夜馳騁,奔襲百里,到如今,已穿過了魯國國境,進入了沛國。
眺目凝視遠處那隱約可見的城池,看上去並不巍峨,也不高大,王政卻不禁心生感慨。
那便是“泗水亭”嗎?
這個地方,在大漢幾乎可說是人盡皆知。
因為漢高帝劉邦便曾做過“泗水亭長”。
而王政這穿越者更知道,此地還與另一位不世出的千古豪雄大有淵源。
正是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雖是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但其祖籍,卻正是泗水。
諱元璋,字國瑞,姓硃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明史》
區區百里之地,卻能與天朝幾千年歷史裡的唯二大一統的布衣天子同時產生聯絡...
莫非當真蘊藏所謂的天子氣嗎?
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
際此天朗氣清的晨曦時刻,王政細細體悟心中滋生的奇異情緒。
一邊下令全軍休息,就地紮下營盤,同時便與禰衡,吳勝,徐方等人在原野上指點遠處城池,不時暢論古今,懷古思幽。
可惜這次兵貴神速,卻是不宜再節外生枝,去縣內憑弔一番了。
帶著這樣的感慨,晚上稍作歇息後,凌晨再次起拔,到次日天矇矇亮時,天軍已經到了一條大河旁邊。
正是泗水大河。
古人建城本就秉承著依山傍水的原則,可以說天朝歷史上幾座重要的城市,如曲阜、兗州鄒城、任城,乃至泗水都是因它而誕生。
禰衡地圖上早已備註,眾人自是早有準備,更是特地選擇在河面最窄的沛縣附近過江。
用了一天的時間,收集沿岸船隻,砍伐樹木編造木筏,當晚便橫渡泗水,又用了兩天的時間翻過一片險峻荒涼的平原。
這時,離蕭縣已不足百里之遙。
從開陽出發至此,前後一共花了將近大半月的光陰。
而這般效率,王政雖尚嫌慢,卻已令一旁的禰衡瞠目結舌,一臉的不敢置信。
......
次日,當王政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著蕭縣迫近時,登時先將一些附近村鎮的百姓下了一跳。
看到突然冒出這麼一大股軍隊,人多到漫山遍野,鄉民們個個目瞪口呆,驚恐失措。
在王政的示意下,徐方安排天輔軍分散過去撫慰,同時也暫時收押起來,以擴音前讓蕭縣人警覺。
旋即,大軍在王政的命令下再次加速前進。
這次卻是毫不客氣了,一路上所見的行商,鄉民直接便裹挾入君,以免走漏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