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亂象(第2/3頁)
章節報錯
糜令一番解釋之後,王政心裡徹底服了,嘴上倒是不肯認輸,認為若是真實戰力,自家絕對可以完勝徐和!
但是這也是側面的認同了糜令的觀點。
比聲勢...
是真比不過啊。
相比王政,徐和優勢極大。
作為一年前起義過的渠帥之一,徐和本身便要比張饒管亥等人更得人心。
最起碼,後者被曹操擊敗後,不是龜縮不出,便是遠遁千里。
而徐和,敗而不餒依舊堅持在青州,相比之下,倒是增加了不少形象分。
都是靠同行襯托啊。
然後其輝煌的戰績,又繼續不斷加分。
或許是王政的天軍給了他啟發。
這次徐和也拋棄了黃巾軍的名頭,給自家隊伍取名為“太平軍”。
而太平軍的第一戰,正是面對臨淄城後方的博昌縣。
便在那時,徐和已是打出了二十萬之眾的旗號。
僅僅半日不到,兵力之前被抽調過的博昌便被攻陷。
然後太平軍便馬不停蹄地向另一處利縣進發,又一次半日不到,城頭大旗已然變化。
三日連下兩縣!
訊息傳開,所有人都震撼了。
所以當他旗幟鮮明地揭竿而起後,相比最先舉事的王政,反而贏得了大部分人的關注。
不僅僅是官府方面。
青州多年戰亂不休,境內早不知道聚集了多少股山賊馬匪之流。
如今短短時間便有兩家起事,加上無論王政還是徐和,面對官軍同樣是連戰皆捷,這便讓這群人紛紛看破了此時青州官方的虛弱。
一時之間,紛亂四起。
據糜令所說,單是他這些日子收到的風聲,一個齊郡便幾十股勢力同時揭竿而起。
而這些勢力,基本便是兩個情況。
一方便是學王政徐和一般自立,無非也是裹挾周圍縣鎮的人口,起個名號便趕緊也向臨淄進發。
另一方,則是勢力確實太小,那便只能選擇歸附強者了。
這類人,最後基本都選擇了投靠徐和,想要博一把富貴。
相比王政這邊,無論流民還是盜匪,徐和都是同樣的來者不拒。
尤其是後者,雖然士氣散漫毫無紀律,但是這些人基本都自帶了武器和馬匹。
單論戰鬥力並不比徐和的本部人馬弱多少。
隨著這些小股勢力的不斷加入,倒是讓徐和那邊真的有些“雲集響應”之態。
到他悉起大軍也開始朝著最終的目標地臨淄進發時。
對外的宣稱,已然是三十萬之眾。
待糜令將所有訊息都講述完後,王政有些汗顏。
他看了眼自家的隊伍,突然有一點點後悔。
之前篩選的是不是太嚴格了啊。
這有點丟面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