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宣的文書送到之後,濟南郡和樂安國的府尊和官僚們都陷入了無奈的抉擇。

齊郡的告急不能不管,臨淄城更不能坐視不理。

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三郡的官員目前同為一家,俱受兗州州牧曹操的管轄,所以大家都知輕重。

雖然同為郡屬,齊郡一郡的重要性甚至要高於兩郡之和。

畢竟它聚攏了整個青州大半的資源財富。

而臨淄,又是齊郡的精華集中。

實在是不容有失啊。

但是兩府的官吏確實又不知道怎麼救...

出兵少了,沒有意義。

出兵多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的安保又如何負責?

不同於齊郡,王政攻破的趙縣和廣饒縣,俱都有千人左右的軍隊鎮守,徐宣第一次抽調兩縣兵力,便能湊出兩千人馬。

濟南和樂安...

除了東平陵和臨濟這兩處郡治縣,其他的十幾個縣邑個都不過兩三百人的城防力量啊。

維持日常的治安緝盜都險些力有未逮,實在無法抽調一兵一卒了。

而這兩處郡守所在的城池,各自總共也不過三千不到的人馬啊。

正當這些官老爺們心急如焚,舉棋不定的時候,民間的力量及時的出現了。

臨濟成內的一位徐姓的豪紳,和東平陵的一位司馬善人,幾乎是同時向官府主動表態。

蕩平賊患,保境安民,人人有責。

府尊們放心抽調人馬去支援臨淄吧,趁賊人勢力不大的時候儘快剿滅吧。

至於城防,且交給他們吧。

他們願意出動家將和親兵,再招募一些民夫組成民團,來協助郡城的防守。

兩位府尊聞言大喜,簡直覺得這兩位是及時雨般的存在。

都是忠君愛國的義士豪傑啊!

感慨之下,更有遺憾。

若是城內的其他豪紳士族們也能這般識大體,知大義,何愁寰宇不靖?

連番溫言褒獎之下,放下心來的兩位郡守,也就不再猶豫,立刻全力調動所有的力量。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這次連效率也出乎意料的快。

收到文書的第三日,他們便湊足四千左右的兵馬,便急忙向著臨淄出發。

城頭處,被官府讚不絕口的豪紳徐方,和其他送行的官員貴族們一起目送著大軍離去。

直到那群人影徹底消失在遠處後,他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