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隕星(5K,第四卷終)(第2/3頁)
章節報錯
“燒的好!”
孫策欣慰地看了眼那親兵,沙啞著喉嚨誇獎道:“臨危不亂,不愧是本將的親兵,臨河雖然不算大河,但是渡口被毀,黃巾賊一時半會便過不了河了。”
“是啊,小人也是這樣想的,大夥總算能休息陣子了。”
卻不料此言一出,孫策勃然變色,當即叱道:“湖塗,此時哪裡還有時間休息?”
“那...”親兵一怔,旋即恍然:“少將軍說的是,臨湖已不遠了,理當入城之後,再行休憩才是。”
孫策沒有回答,只是撐起身子,靠在土牆上歇了口氣,隨即先檢視下自家傷勢,虧得護體甲冑精良,即便中了數箭,又多次被兵刃擊中,也只有三處破開缺口,傷及皮肉。
其中又以在後肩胛的傷口最深,其他傷口都在手足處,乃皮外之傷,並不影響行動。
這讓孫策心中一定,當此時也,他的身體乃至武藝才是最值得依仗的,又令親兵拿來一個水甕,倒了瓢子水,喝一半朝腦殼上淋一半,感覺嗓子稍有些清涼了,孫策長呼一口濁氣,旋即說道:“既然賊寇短期內無法追擊,那便不去臨湖了。”
“不去臨湖...”那親兵愣在當場:“可昨夜少將軍你不是說去臨湖的?”
“昨夜是昨夜!”
孫策依牆站了起來,望著眼前一個個死裡逃生計程車卒,突然悲從心來。
一萬人馬啊,如今竟剩下不足千名的敗卒了。
不過孫策畢竟孫策,一個剛銳果決的少年英雄不會沒有失意闇然之時,但這些負面情緒卻不可能在心底沉澱下去,不過轉眼,孫策再次抖擻精神,正色道:“咱們能逃出生天,本就是憋著一股勁,若是入了舒城鬆懈下來,便難以繃緊,一旦遇到敵情如何是好?”
在孫策看來,臨湖之前戰況激烈,城牆受損,無法久守。
而王政也絕對不會眼睜睜地的任由他逃離昇天的。
那麼眼下最穩妥的,自然是先一鼓作氣去往襄安,隨後見機行事,便是王政大軍襲來,他也可立刻透過城外渡口橫渡長江,返回丹陽,吳郡。
......
直到看到守將依舊是那張熟悉的面孔時,孫策終於徹底的放下心來。
襄安還在,這道臨江的門戶還在,那麼這一次出征便不算一無所獲,不算徹底的失敗!
走過高聳的城門,孫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秋日新鮮的空氣,腦海已飛速轉動起來。
雖然在舒縣遭逢大敗,可如今細細思來,其實當時的情況更多不是因為對方兵多勢眾,而是幾路攻勢都有王政、黃忠、喬綰這樣的當世虎將帶頭衝鋒,導致殺入自家中陣的速度太快,方才引起了潰敗。
既然不是人數佔據優勢,以王政的兵馬數量,雖然勝了此戰,卻不可能將自家兵馬一股消滅,肯定有不少兵卒也和他一樣潰散四周,逃了出來,只要收攏起來,也可迅速恢復一些實力。
當下,這些人短期內也不可再戰了,到時候留他們堅守城池便是,而想要興兵復仇,重振旗鼓,還得要從丹陽和吳郡等後方抽調兵馬。
不過民間短期內是不可大肆徵召了,唯一的途徑...孫策暗自思忖,只能在那些世家大戶的私兵家丁上了。
一邊想著,一邊隨口問道:“本將記得,襄安城中還有五千兵馬吧,許都尉這段時日操練上可有懈怠?”
出乎意外的,半晌無人搭話。
嗯?
孫策提起韁繩,頓住馬首,扭頭望去,卻見不知何時,那個守門的都伯已不見人影了。
不對勁!
孫策劍眉一皺,心思終於放到了眼下,登時發現了各種古怪不妥。
周圍太安靜了!
街道上更是沒有半個人影!
還有這個位置...
那個守門的都伯引他所走一開始還是襄安的街區,可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位於城內西面的守城區。
說起來,這個地方還是孫策入襄安後親自下令修葺的,不僅將內外城牆加厚加高,更把各處巷陌徹底堵死,導致形成了一個類似“甕城”的地形。
孫策一顆心沉到谷底,甕城放在主城外面自然是起到加固防守的作用,可若放在城內呢?
其實很多時候是用於誘敵深入,方便關門打狗的!
一個守將都伯將他這位少將軍引到這個地方,其用意...
心中已有隱隱猜測,孫策長嘆一聲,反倒把心一橫,勒馬停駐,環顧四周,突然高聲喝道:“王政,王禦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