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從來成功細中取,自古富貴險中求(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弘雖然果斷剛烈,但他畢竟只是一個臣子,最終決策的人始終是袁術。”
眼見王政眼神專注的看著自己,喬綰有些不自在,微微低下了頭,故作矜持地撥了撥額間散亂的鬢髮,方才續道:“王州牧之前不是對袁術有過評語麼,說此人胸無定謀,城府太淺,胸無定謀著,必然優柔寡斷,城府不深人,大抵見事太遲,而楊弘昨夜與袁術的會談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他被楊弘的諫言說動,立刻便暴跳如雷,欲殺州牧而後快,結果呢,一個深閨婦人的言論卻又輕易的說服了他?既然如此,即便楊弘再次說服袁術動了殺機,王州牧自也可找個親近人勸其回心轉意,只要州牧提前做好佈置,每次都能讓一個合適的人在關鍵時刻出現在袁術身邊為你說話,莫說一個楊弘不足為懼,便是兩個三個又何足道哉?”
“喬姑娘言之有理。“
王政點了點頭,他並沒有對眾人說明這次是誰助他轉危為安,只是說提前收買的一個袁術的妻妾,這倒並非信不過王熊、喬綰等人,只是他性格謹慎下的習慣使然。
“王熊,周泰,你二人最近結交的人裡,可有什麼能在袁術面前說的上話的?”
周泰道:“稟州牧,俺近來交的都是揚州本地的一些將官,且職位都不算高,暫時卻是沒有。”
王政又看向王熊,王熊皺眉思忖了會,有些不確定道:“末將倒是有兩個人選。”
“哪兩個?”王政問道。
“一個是不久前汝南破壞了夏侯惇千里突襲的馮豐,一個則是剛來壽春的荊州叛將甘寧。”
王熊道:“前者是汝南系的老將了,跟隨袁術的日子不淺,無論資歷功勞乃至親近應都算是能說的上話的,後者則是少年英武,素有勇名,近來頗得袁術看重,從其新附不久便為中郎將便可見一斑。”
王政聞言若有所思。
馮豐和甘寧兩人都是上次紅袖樓的參宴人員,王熊之前已呈報過,他自然有些印象,不過當時更多的注意力還是放在了已經在另一個時空青史留注的甘寧身上,對馮豐並沒有太過在意。
“馮豐...”他回憶了會,問道:“可是和你說若要奇襲許都,奉迎天子,當邀請劉備一同參與的那個人麼?”
“正是。”王熊道:“將軍,此人既與劉玄德關係匪淺,似乎不宜太過深交,以免露出馬腳,有損無益。”
王政知道王熊的意思,劉備可是被他趕出徐州的,說起來對方和他的仇怨並不亞於曹操多少,甚至在王熊這等人眼裡,劉備可能比曹操更加可恨。
畢竟曹操的威脅一直都是引而不發,與天軍的幾次衝突說起來都是對面吃虧失利,劉備卻是不同,兩方正面相抗,不僅普通的天軍士卒死傷不少,連大將張饒都死在了其結拜兄弟關羽的刀下!
不過王政卻有不同看法。
“劉備如今屯兵陳國,陳國位於潁川東北面,若是本將真有奇襲許都的打算,與之結盟卻是上策。”王政道:“所以馮豐這個建議倒未必就就說明他傾向劉備了。”
“便是交好劉備又如何?交好劉備,交好到什麼程度了?此人對袁術如今又有幾分忠誠了?若是其已暗中另投劉備,那不正好麼?”
“咱們可許諾事成之後給與他和劉備好處,讓此人在袁術面前多多美言,助咱們一臂之力。”
聽到這話,王熊登時一怔,不由遲疑道:“將軍,若他已投靠劉備,自然聽其命令,而劉備會願意相助咱們麼?”
“為何不會?”
王政笑道:“本將當初與劉備為敵不過形勢使然,且說起來將他從徐州趕走,本也是我和袁術聯手所為,如今敵人內訌火併,他在旁不應該推波助瀾麼?且方才不是說了麼,本將若能佔得江東,分他一些好處便是。”
“反正先去試探一下便是,此事便交你去辦,切記,需得謹慎,首要之務,先探清楚他究竟何意,若果然有爭取的餘地,然後方可拉攏。要快,但千萬不可急躁。”
“喏!”王熊躬身應命,又問道:“那甘寧那邊?”
“你不是說此人生性桀驁麼?”王政笑了笑道:“陸績不就是前車之鑑麼,若要令此人歸心,由你出面恐怕收效不大了。”
王熊心領神會,明白王政是要親自出馬收服甘寧了。
這時喬綰又道:“王州牧,既然楊弘有了警覺,以我看來,你之前的計劃也應該做些改變了,之前是宜緩不宜急,卻也不可太緩,以免夜長夢多!”
“喬姑娘說的不錯。”王政頷首,又問王熊,周泰二人:“你二人結交城內望族、將官進展如何?”
王熊道:“壽春諸公大多數對末將很是歡迎。其中不少望族,甚至不用末將試探,便主動提出了欲要投效之意。”
周泰亦道:“俺目前結交的都是一些都伯、什長的小官,不過其中有不少人麾下兵卒皆是同鄉,一人歸順,便如全隊歸順,俺目前尚未挑明,不過日常所見,江東本地的將官對袁術皆是頗有不滿,已是離心離德,對州牧卻是交口稱讚,人人佩服,策反把握不小。”
“大善。”
加上陸績、李述這一邊的改換門庭,王政心中一定,當即沉聲道:“如此看來,軍師之計初步進展頗為順利,那麼接下來便是第二步了。”
喚來親兵,吩咐道:“即刻傳令糜力,讓其安排人速去下邳通知郭軍師,即刻派出使者前去許都、臨淄,襄陽等地!”
“諾!”
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侵吞江東的計劃,從一開始王政和郭嘉就沒想過用單純的軍事行動來解決,畢竟江東版圖遠勝北海,袁術再是昏庸也比孔融這樣的腐儒難對付許多!
欲克如此敵國,首在兵馬勢力,其次謀略外交,二者缺一不可,唯有謀臣策士縱橫捭闔,將卒奮勇三軍用命,方可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