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唇槍舌劍(補第四位盟主加更16000/20000)(第1/3頁)
章節報錯
剛剛入座,忽然聽見階下傳來一陣笑聲,王政抬眼望去,卻見楊弘再度起身,舉杯搖祝道:“王州牧,在下也敬你一杯。”
王政頷首舉杯,剛剛飲罷,便見楊弘向他拱了拱手,再度開口:“對了,王州牧欲待何時啟程返回徐州?”
王政不解其意,不願貿然作答,以目示意左側,坐在那裡的正是王熊,當即甕聲甕氣地在旁插嘴道:“我家將軍今日來到壽春,乃應袁公之意,為慶功而來,如今酒未酣,意未興,楊軍師卻口出此言,是何用意?”
說著,斜眼睥睨了上座的袁術一眼,冷哼說道:“莫不是欲逐客乎?”
“王校尉誤會了。”
楊弘整衣起立,相比名不見經傳的萬喬,面對這位王政的親兵首領,他的態度明顯客氣許多:“王州牧和徐州將士提兵南下,除賊有功,還我境內泰平,若要留在揚州,無論多久,吾等自當以上賓之禮相待,只不過...”
楊弘頓了頓,卻是話鋒陡轉:“只不過小國尚不可一日無君,何況王州牧乎?王州牧如今治下幅員何止千里,軍民何止百萬,若久不歸鄉,大好基業誰來看顧?”
說到這裡,楊弘神情變得肅然無比,慷慨說道:“故弘此言,非為自家計,乃為州牧慮也。”
這話說的可真是漂亮啊...
王熊張了張嘴,登時不知如何接話,只得回首望向王政,王政暗歎了聲,只得自己親自出馬了。
“多謝楊軍師關心,若無意外,不日即行。“
楊弘點了點頭,又問道:“從壽春前往徐州,有兩條路可走,或者水路,或者陸路,卻不知王州牧打算選擇哪條路走?”
“我軍多為北人,不善於水,這次歸程應是選陸路。”
“王州牧選擇陸路?”
楊弘聞言眉頭一皺:“壽春至徐州需經過汝南,而今汝南之側卻有兗州軍馬和曹操麾下大將夏侯惇虎視眈眈,若是如此,恐怕難以通行。”
聽到這話,王政看了楊弘一眼,微微一笑道:“本將當年手下不過十人,尚且縱橫青徐,無有阻擋,如今掩有兵馬過萬,莫說區區一個夏侯惇,便是刀山火海,虎穴龍潭,與我眼中,又與大道坦途有何區別?”
這話說的霸氣迫人,不僅吳勝大聲喝彩,一旁的喬綰和其他將官亦紛紛鼓掌叫好,情緒熱烈。
而楊弘也沒料到王政前一刻還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下一刻卻驟然露出崢嶸,一時間為其氣魄所懾,臉色不由露出不自然的神色。
沉默片刻,方才勉強笑道:“好,州牧不愧當世英雄,氣魄果是非凡,然則州牧如今身系萬民,乃是千金之軀,豈可輕易赴險,倘有不測,悔之晚矣。這道路的選擇,還是要謹慎點好。”
王政灑然一笑:“那楊先生有何良言教我?”
楊弘道:“那要先請問王州牧,打算選擇哪條陸路往去徐州呢?”
“如今本將麾下黃忠、吳勝各自鎮守六安和安豐,繼續清剿孫策餘孽。”
說到這裡,王政對著主位的袁術拱手解釋道:“待戰事徹底平定,政正好返回廬江,與他們匯合,隨即選擇從廬江北面出發,轉道沛國,回彭城,至徐州。”
袁術此時已然醉眼惺忪,似是已徹底醉了,聞言只是點了點頭,卻一副根本沒聽清王政說了什麼的模樣。
一旁的楊弘道:“此路似乎可行,然則孫策已然身亡,其麾下大將黃蓋、韓當,或是身死,或是被擒,還能有多少餘孽,又能成什麼氣候。竟要吳、黃兩位大將留守廬江,鎮之以靜?”
“韓當雖死,黃蓋雖敗,程普卻未曾擒住。”
王政笑道:“此人當年便隨蕩寇將軍孫堅縱橫天下,乃是一等一的沙場宿將,智勇雙全,連昔日董卓的西涼軍都要避其鋒芒,楊軍師不可小覷此人。”
楊弘道:“那按王州牧料想,孫賊餘孽何時可以徹底蕩平?”
“哈哈,楊軍師,本將又不是張子房,如今遠在千里之外,不能運籌帷幄之中,廬江何時平定,更不敢妄自斷言。”
王政搖了搖頭,淡淡道:“若是楊軍師心念盼望本將早日返回徐州,本將亦可下令吳黃兩將同來壽春,和本將匯合,便是走另一條陸,即日動身,亦無不可。”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