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奇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匹夫一怒,血流五步。將軍一怒,國滅城屠。筬
正所謂上下同欲者勝,激憤之下,甘寧部的攻勢愈發勐烈,竟至日夜不息,便在當夜三更時分,建昌西、北兩處關城相繼失陷,守軍更是死傷慘重,這下華歆徹底慌了,立刻連夜又遣快騎前往長沙郡求援。
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時不僅他這一處危若累卵,邊境亦是風聲鶴唳,東、北兩面,亦是有無數道急報如同雪花也似飛向臨湘,最急的時候,幾乎兩刻鐘便有一封。
“趙家鄔堡被破!守軍陣亡六百,降四百。”
“於家鄔堡被破!守軍陣亡三百,降五百。”
“建昌關城失陷,多處城牆崩塌!”
“醴陵城外出現大股兵馬,觀其旗號,似為徐州賊將徐方所部!”
一連串眼花繚亂的軍報,就算是再遲鈍的人也能看得出來,王政這分明是陡然改變了先前的方略!筬
張羨秉燭室內,觀看地圖,倒抽一口涼氣,喃喃說道:“侵略如火!陷建昌、迫邊境、兵臨醴陵,徐州軍這是...這是攻我之必救啊!”
那麼到底救是不救,出兵還是不出呢?
張羨輾轉反側,陷入了極為困難的抉擇之中。
何為“攻敵之必救”?
就是明知這是敵人“引蛇出洞”的計策,明知道可能會有陷阱埋伏,但是還必須得去救,因為不救的結果會讓己方同樣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計策用到這個程度,其實就算是陽謀了,按照己方的優勢,戰略,逼迫敵人配合自家的部署調動。
最終一夜難眠之後,張羨最終還是無奈地做出了出兵了決定。
出軍之前,他召來諸將問道:“襄陽那邊可有軍文送到?”筬
副將回道:“估算時日,太守遣去襄陽的信使應該已到了,相信蔡將軍或許這兩三天就會有迴文送來。”
張羨點了點頭:“賊將周泰兵鋒甚銳,侵襲邊疆不過數日,便連克兩城,而從前方的哨騎回報,建昌那邊甘寧部這兩日來簡直是不惜死傷,已將幾處關城先行打下,這樣下去華歆恐怕是支撐不到月底了,如今情勢大變,繼續困守已非良策!”
“太守是想?”
“等不及襄陽那邊的迴文了。”張羨面露堅毅之色,沉聲說道:“吾意已決,必須主動出擊,趁著建昌還未失陷之前,必須先把侵入我境的周泰部解決掉,否則以本將的估計,這支徐州軍下一步兵鋒所指定是湘南!“
眾將深以為然,卻有人有些遲疑地道::“然則敵人這般大費周折,左右開弓,所為者正是為了誘使我軍出城,恐怕會在前方的必經之道設有伏軍,太守不可不察。”
“所言不差。”張羨說道:“所以本將決定如下...眾將聽令!”
話音一落,諸將“刷”的一聲紛紛起身,躬身聽令。筬
顧盼左右,張羨正色說道:“城中兵馬如今共計一萬二千餘人,此次,吾意先遣四千人馬出城,出城之後,只走大道,凡是山林、沼澤地帶,統統繞過!行軍路上,需要廣佈斥候、哨探,倘遇風吹草動,立即就地駐紮。等到了鄔堡城外之時,有三點需要注意...”
“一則,攻城前先求自保。營壘一定要紮好,不可急躁!二則,我部孤軍在外,敵人或許會有埋伏,遇敵,一定要果斷有力,當戰則戰,不當戰則守,絕不能猶豫狐疑。三者,遇敵接戰,不要指望能立刻徐州軍擊潰,只要能守住營壘,不讓周泰部繼續深入,就是功勞一件。”
“切記此次出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奪回邊境鄔堡,而是看住周泰部這支徐州軍,讓其不能繼續深入,若他膽敢繼續深入我境,便可直接唯而殲之,先保持對峙狀態,堅持十數日,等襄陽的迴文送到,或者德珪兄的援軍趕來,再尋機與敵決戰!在此之前,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另外,為迷惑徐州軍,本將打算在遣軍去前線鄔堡的同時,另派一軍,大張旗鼓,前去建昌,做出一副要援助華歆的態勢,以為奇兵。若是能因此而混淆敵軍的視線,那是最好不過。即便不能混淆,也可作為邊境那處的一個呼應,不管這兩支軍馬哪一支陷入敵人的埋伏,遭遇敵人的襲擊,另一支需得在聞訊後的第一時間馳援!”
戰略是戰術的體現,王政這邊用城池,鄔堡為據點,計劃來包圍臨湘,以此逼迫張羨出軍,其實便是“鶴翼針”的軍陣演化,他這三軍主帥直到目前都在後方的南昌,便如位於陣形中後,以重兵圍護,而周泰和甘寧兩部張開,便如鶴的雙翅,形成左右包抄之勢。
而張羨如今的應對,簡而言之則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一字長蛇陣。”
他接連派出兩支軍隊,加上臨湘城內本部,便形成了一個一字長蛇陣。若把他派去鄔堡的軍隊比作蛇尾,那麼他派去建昌的軍隊就是蛇頭,長沙本部即為蛇身,徐州軍如果打蛇頭,則蛇尾應;如果打蛇尾,則蛇頭應;如果想要趁虛而入直取臨湘,則蛇頭、蛇尾齊應。筬
此外,若是蛇頭、蛇尾不足以應敵,蛇身也可隨時支援。
諸將聽罷,皆稱絕叫妙,說道:“南昌的徐州軍會在邊境或者建昌附近設伏,這幾乎已經是肯定的了。但是太守這麼一應對,就化我軍的被動成為了主動,如若計劃順利,便不是敵人誘我軍出城,而是我軍出城誘敵人的伏兵了...不知太守打算派遣多少奇兵前去建昌?”
“少則無用,多則臃腫,兩千人足矣。”
不動則已,這一動就等於把城中近半的兵馬都給派出去了,張羨補充說道:“去邊境的軍隊,要少打旗鼓,收縮隊形,對外只說派去了千人。而去建昌的軍隊,則要多打旗鼓,拉長隊形,對外就聲稱派去了三千人馬。”
兵法雲:虛虛實實。此是為顛倒正奇之術,如果王政相信了這個情報,那麼便很有可能把本來安排在邊境的伏兵掉去建昌,畢竟圍殲三千人和圍殲一千人是有著本質不同的。
“妙哉!”
眾將紛紛頷首,嘖嘖稱讚:“若此計得售,那就不是敵軍調動我軍,而是我軍調動敵軍了。”筬
“不如此難以竊得先機!”
張羨神情肅穆地道,今時今日已無人再敢小覷王政,張羨更是從一開始就嚴陣以待,他昨夜苦思便是想出了這一著應對。
兩軍交戰,除了硬實力的比拼之外,打的其實就是一個主動權。
單論實力,只能調動長沙一郡兵馬的張羨明顯無法和王政相提並論,要不是佔據了主場的地利,根本都沒有對抗的資本,也正是因此,張羨既不能坐視徐州軍一步步侵入長沙,壓縮空間,更要想辦法奪回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