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烽煙(第2/3頁)
章節報錯
對於江陵的守軍而言,敵人的這番突襲實在太過快捷,揚州軍大舉攻入荊州固然已是人盡皆知,包括長沙的烽煙處處,臨湘迅速的失陷,南郡上下也都是聽說了,但關鍵是,眼下漢壽不是還安然無虞麼?
從漢壽到江陵,可還要經過臨沅、作唐、孱陵這三座城池,更別說還有一條長江天險了...
正是因此,江陵人完全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會有一支揚州的騎軍突然來到城下,不僅如此,對方似乎準備充分,還隨軍帶了不少的攻城器械!
驚訝之後,便是慌亂,但見城內城外,同時喧譁大作,那些在城外務農的百姓麼,立刻扔下農具,滿山遍野往城內跑,而城內的守軍此時已顧不得他們了,迅速地拉起吊橋,緊閉城門,城頭上示警的鼓聲、號角響成一片,更有無數士卒在軍官的催斥下,手忙腳亂地地衝上城頭,擺開弓弩。
不久之後,一面郭字將旗在城頭豎起,隨後有一群武將擁著一個太守打扮的中年人出現,在城頭上居高臨下地喝問道:“來將誰人?報上名來。”
眼見這極是熟悉的一幕,王政不由微微一笑,說起來他已很久沒有親自攻城了,這樣的場景自也算是闊別已久,打量了城頭那中年人一眼,問左右道:“這便是那南郡太守郭永了?”
這等距離他能看的清楚,旁人卻是沒有這個本事,只是王政的話又不能不接,一旁的哨騎都尉只得睜大雙眼看了好一會兒,猶自有些不確定地道:“想來便是此人。”
“嘿,無名小卒。”在記憶裡搜尋半天,沒有發現這是什麼隱形大老,不過王政還是問了一句:“此人官聲如何?”
那都尉回道:“從奔命司蒐集的情報來看,此人麾下的親軍戰鬥力雖然不錯,不過本人卻不似能軍之人。”
王政愈發放下心來,當即將視線從城頭收回,自顧自地開始安排諸將,分配各軍,將投石機,弩車,衝車等攻城器械一字擺開。
一切準備就緒,待那郭永再次喝問時,王政嘲諷似的笑了笑,直接揮手傳令:“替本將給這位太守回個話。”
話音剛落,便見一臺調整過角度的拋石機直接推前,拉伸到極致的繩索勐烈收縮,將橫臂另外一端的石彈直接拋飛!
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第一發就打個正著,落在城牆之上,直讓將旗倒卷,更震落許多石、磚,風一揚,灑了那郭永滿頭滿身的塵土,驚的他忙不迭地退下,留下佈滿城牆計程車卒,匆促忙碌地搬運各種守城器械。
不過王政卻沒準備現在便開始攻城,只是對著城池凝望了片刻,便轉身令道:“各營紮好,先舉炊做飯。”
......
此時另一邊的漢壽。
當王政率軍渡過長江之時,漢壽的文聘也收到了後方一封又一封急報。
“揚州軍渡過南唐河,突然出現在了作唐的北面。”
“揚州軍突襲孱陵,守卒不備之下,寡不敵眾,被盡數全殲。”
“克城之後,揚州軍在當夜便渡過長江,進入南郡境內,隨即兵分三路,一路向西北,奔向枝江。一路往東北,徑去華容,另有一路約摸數千的騎兵,正快速向江陵的方向而來!”
“敵軍前鋒已至江陵外城津鄉,前線已經開始交戰。”
“南郡太守郭永遣使求援,賊軍已然兵臨城下,形勢刻不容緩,請文將軍速速回援!”
一封又一封的軍報,讓漢壽軍的帥帳中響起一陣又一陣的驚呼。
“此時單是臨沅城下,便有一萬五千餘的揚州軍,且益陽城外,如今正遭到黃忠部的勐攻,再加上臨湘敵人必要留守,怎會又有一支人馬渡江去了南郡?”
文聘再是少年老成,此時亦不免勃然變色,疾步下到堂上,噼手抓住了一個來報訊的信使,“這一路揚州軍有多少兵馬,帶軍的主將又是何人?”
“稟將軍。“那信使道:“賊寇攻孱陵的先鋒將旗乃是一個吳字,郭太守猜測或許是王政麾下大將吳勝,另外這支敵軍的主力數目尚未探清,不過既然敢犯江陵,又能兵分三路,料來七八千人是起碼的。”
七八千人...
文聘心念急轉,難道是南昌那邊又派了援軍入境?怎地他這邊的探馬卻是毫無所察?又厲聲問道:“去枝江的是何人帶軍?去華容的又是何人帶軍?兵臨江陵城下的又是何人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