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少了?”王政哈哈一笑:“這些都是騎兵不說,且都是我天誅營的精銳,單憑這五千人馬,莫說取區區一個江陵,便是縱橫天下,亦是無往不利!”

“話雖如此,”徐方猶自不能認同:“可江陵目前四周城池皆未入我軍之手,戰事稍有不順,便易落入四面圍攻的局面,將軍當三思而...”

話未說完,便被王政揮手截斷:“如今屯駐在漢壽的文聘雖聲名未顯於世,卻絕非庸才,人馬若是多些,動靜便難遮掩,便很有可能讓此子察覺我軍的真正意圖,那樣本將才是真正的陷入險地!”

其實王政還有另一層考慮,之前那支疑似兗州軍的人馬至今沒有探得蹤跡,也沒有查清數目,在曹操、劉備乃至袁紹都有可能參與到這場荊州會獵的情況下,王政實在不敢抽調太多的後方人馬。

同樣的,也正是因為作為奇兵的人數不能太多,實力有限的情況下,本也是他來親自統軍的把握最大。

說句不好聽的,孤軍深入便真的戰事不遂,陷入了被荊州軍前後夾擊,四面圍攻的情況下,有系統這張底牌在,王政也完全可以做到在敵國境內以戰養戰,頑強的存活下去。

眼見徐方還待進言,王政直接便道:“潛師遠襲,利在捷速,五千人馬正是最為合理的數字,本將心意已決,阿方不必多言。”又顧盼左右,神情一正道:“正所謂兵貴神速,戰事至今雖尚算順遂,然則夜長夢多,已經不能再多做拖延了,諸將聽令!”

除了黃忠之外,徐方、魏延、周泰等人紛紛起立,跟隨王政一同來到臨湘的甘寧和太史慈亦恭敬聽從。

“太史慈。”

“末將在。”

“本將去奪江陵之時,徐方亦要去羊攻臨沅牽扯敵人視線,子義,臨湘便交於你來鎮守。”

凝視著太史慈,王政正色道:“前線之事不需要你多加過問,你只需要把臨湘看好,力保城池不失,便是大功一件,可能做到麼?”

這其實王政要特地來臨湘一趟的原因,徐方去攻臨沅之時,誰來鎮守臨湘這條後路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周泰這個“名氣最小”的自然最先排除在外,甘寧有勇無謀,也不在考慮的範圍,黃忠又去做了開路先鋒,那麼剩下來的合適人選便只有魏延和太史慈兩人了。

斟酌再三,王政最終還是敲定了後者,而這樣的任免,自然是他親自開口最能一錘定音。

這道任命不僅大出眾將意外,連太史慈這當事人都險些以為自家聽錯了。他原本以為是要隨著王政一同北上江陵的,卻萬萬沒想到對方竟是屬意他來獨荷重擔、坐鎮一方...

想到自家剛剛投效不久,王政便這般委以重任,對比之前的孔融,劉繇,當真是霄壤之別!

即便太史慈這等心性沉穩了,一時間亦不容有些動容,立刻便拜倒在地,一張俊臉難得地露出血色,憋足了力氣,大聲說道:“州牧如此信重,末將敢不效死?定當不辱使命!”

聽到這話,王政面露微笑,注目在他的臉上,溫聲說道:“子義,你入我軍不久,其他人或許不知道你的能耐本事,但本將卻有些識人之能,當日初見便知你是大將之才,你雖然初次擔此重任,本將卻是一萬個的放心,也沒有什麼要叮囑的,且放手去做,隨機應變便是!”

他越是這般說,太史慈便越是感動,當即高聲應道:“喏!”

王政點了點頭頷首,將徐方剛剛遞交不久的太守符印遞交給他,又拿起一面令牌,轉目一旁喝道:“魏延,周泰聽令!”

魏延和周泰應聲出列:“末將在!”

“你二人留下來協助子義鎮守臨湘,只要守好城池,記功簿上邊少不了你的一筆,周泰你駐軍城北軍營,魏延則提軍三千前去鎮守羅縣,尤其是後者...”

頓了頓,王政的目光落到魏延身上,加重語氣道:“凡戰先不慮勝而慮敗,羅縣毗鄰洞庭,接壤江夏,有策應之責,此次本將提軍出戰,深入敵後,若是軍情有變,我軍欲退,便只有羅縣這一條道路可走,文長,你在協助子義的基礎上,對這裡也不可掉以輕心!”

“諾!”魏延重重地應道:“主公放心!”

王政點了點頭,又道:“甘寧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