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此子若為漢高,主公如何自處?(第1/3頁)
章節報錯
“不是曹阿瞞?”
袁紹愣住了,一臉的不可置信:“那還能有哪個賊子這般大膽?”
“稟主公。”逄紀面向朝階上高踞而坐的袁紹,肅然說道:“正是青州王政!”
“王政?”
聽到這個名字,偌大的宮殿,突然間人聲全消,靜至落針可聞。
這也十分合理,今時今日的王政,不僅論地盤勢力,乃是當世最強諸侯之一,最重要的還是他近年來的戰績實在過於彪炳了,不僅先後擊敗了劉備、孫策,以及袁術等數位強敵,連戰無不勝的冀州軍都在奉高城下正面被其逼退。
即便當時袁譚所部並非全是冀州強弩,可彼時的徐州軍亦有大半精銳在北海,可以說王政也非大軍悉起,兩方兵馬若是正面對上,勝敗之數,即便以袁紹的驕傲自負,也覺得難以預料。
袁紹呆了半晌,忽然失笑道:“你說刺客不是曹操,吾已是半信半疑,怎麼還扯到王政身上了了?逄紀,本將且問你,莫非以為此子乃一愚夫,一庸人乎?”
“自然不是。”
逄紀正色說道:“王禦寇以匹夫挺劍,首創大業,三年之間,縱橫青徐,鼎立江東,驅劉備於下邳,誅孫策於襄安,擒孔融於北海,克袁術於汝南,戎旗所指,可謂無往不捷,能成這般功業,豈能是一愚夫,一庸人乎?”
“以臣所見,觀其豁達宏遠,甚肖漢高之風,制勝雄略,不遜光武之匹,此英雄也!”
額...
袁紹這聲質問本是怒極而笑,洩憤而喝,卻沒料到換來的卻是自家臣子對競爭對手的大肆吹捧,一時竟有些吃味起來。
好傢伙,還什麼“甚肖漢高之風”,“不遜光武之匹”,這都快誇出花了,捧上天了啊,你對我都沒有說過這麼高的讚譽吧?
默然了好一會兒,方才繼續問道:“你既然如此高看王政,那怎地還會說此子會是幕後指使?”
“若刺客是王政所派,此子但凡不蠢,便不會留下這麼多的漏洞,比如為什麼要安排貫日門的刺客,又為什麼要特地找一個齊郡人來做這中間人呢?難道他如今治下九郡就找不出一個能辦事的人嗎?”
“這一樁樁,一件件,不僅太過明顯,甚至可以說的上是刻意了。”
一邊說著,袁紹一邊大搖其頭,擺明了不相信:“恰恰是你在桉發當日便查出了這麼多“證據”,本將那時便猜到此事絕非此子所為,很明顯是有人蓄意嫁禍!”
這番分析合情合理,殿內群臣中不少人亦暗自點頭,表示認同。
卻不知逄紀亦是早有準備,聞言立刻說道:“主公,恰恰是因為證據太過明顯,太像是有人栽贓,而王政又是當世名將,深知兵法,所以臣才覺得王政的嫌疑更大了!”
“哦?”
袁紹訝然側目問道:“此話怎講?”
“兵法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逄紀朗聲說道:“便如主公所言,若刺客是王政所派,以他的能耐,必然不會讓臣這般輕易的查出跟腳,同樣的道理,若是其他人意欲嫁禍王政,也該會好好籌謀,如何才能讓這“栽贓嫁禍”看上去更為自然,不該這般淺顯才是。”
換源app】
“這...”
袁紹不得不承認逄紀說的頗有道理,他心中其實一開始便認定這次刺客乃是曹操所派,所以逄紀一回報說查清楚了,袁紹便立刻召開朝會,不僅是準備當殿討論,更準備接下來便展開動員,當場討論西征兗州的事宜...
可不得不承認,以他對曹操的瞭解,對方自然是有栽贓王政的理由,可這手段似乎不太像納思的風格?
也過於簡單粗暴了吧...
“那你的意思是?”
“臣以為,正是這栽贓嫁禍太過明顯,所以恰恰不是栽贓嫁禍!”
逄紀一字一頓地道:“王政為何要安排一個貫日門的弟子,那是刺客女子的身份本就更有機會潛近主公,且身手遠勝尋常刺客,這樣更有一擊必中的把握,若非張將軍見事快,主公又得百靈護佑,此賊的奸計險些得逞!”
“貫日門門規森嚴,若無門主允諾,決不會私自接受委託,做行刺之舉,而王政近日所納的新妾喬綰,正是上代貫日門主的親傳弟子,亦是日後的預定門主,所以此事王政脫不了干係。”
“王政當然也考慮過若是刺客失手的後果,所以便欲蓋彌彰,不僅安排了貫日門的弟子,一個齊郡出身的人來做中間人,可惜恰恰是這個管事身上出了紕漏!”
袁紹聞言一凜,“什麼紕漏?對了,那個管事你可擒住了?你這般言辭鑿鑿,是不是那管事交代了什麼?”
“稟主公,臣前日剛剛查到那管事的下落,便立刻帶人前去圍捕,只可惜對方十分警覺,口內更暗藏毒丸,一發現陷入包圍逃逃脫無望後邊立刻咬破毒丸,當場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