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甄宓、行刺(第1/3頁)
章節報錯
有句話叫計劃趕不上變化。
就在王政和揚州文武皆以為已經解決了北面的隱患,一心為南下荊州在厲兵秣馬,積極準備時,卻沒想到千里之外的冀州鄴城卻是發生了一件大事!
風雲突變之下,形勢突然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
建安二年二月十五,已是正交立春,天地間盡是暖色。
這一日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大婚,迎娶物件為出身中山國甄氏的嫡女,甄宓。
甄宓不僅姿容秀美,且聲名頗大,其賢淑早慧,很早便聞名鄉里,傳達州郡,聽聞更有相士曾做批言,言此女有***之像,未來貴不可言。
這最後一條或許正是最重要的原因,導致即便甄家近年來已露出了衰敗之像,袁紹依舊選擇了讓她來做自家的兒媳。
州牧的公子大婚,鄴城自是滿城轟動,袁熙的府邸更是一片披紅掛綵,看上去格外喜慶,不僅如此,袁熙還特意將整個魏郡有名的俳優和戲班子都請了過來,迎親之前三日便開始表演,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蜲蛇。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而襳襹,另有無數高絙、吞刀、履火、尋橦的雜技賣弄,引來了無數路人駐足圍觀,擺明了要把動靜鬧的越大越好。
沒過多久,幾乎便是人盡皆知,剛剛就任了幽州刺史的袁家二公子,馬上便要迎娶北地的第一美人,真可謂是事業愛情雙得意。
而到了今日,氣氛更是愈發熱烈起來,直將袁熙推上了人生的最巔峰。
從第一道曙光露出開始,前來府上送禮祝賀的就踏破了袁府的門檻,別說袁譚如今已取代王政成了大漢最年輕的一方諸侯,封疆大吏,便是沒有這層關係,他是袁紹的兒子,便算的上是少主人,主人有喜,臣子們誰敢不來?
當然,想來親自賀喜也是需要資格的,地位一般的小官送上一份禮單,道一聲祝賀,表達一下心意就可以直接離開了,官階比較重要的,又或者是世家大族的子弟,方才可以進入府邸,不過也是留在外堂,自有奴婢奉上精緻的茶點鮮果。
只有那些真正的重臣,如田豐,沮授,許攸等人,又或者是頂級世家的家主,嫡子之類的,方才有資格登堂入室,作為婚禮現場的觀禮者之一。
「顏良將軍駐紮前線,不便赴宴,特令小人帶來禮物,謹祝公子與夫人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
「清河國崔氏家主,騎都尉崔琰送來一對玉如意並附上親筆賀詞: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
「荀諶祭酒特備禮物....」
如此盛事,鄴城內但凡夠資格的,幾乎全部趕來參與,此起彼伏的報幕中,各大世家、中樞諸公,相繼出現在了內堂之上,兩側几案盡是權貴,四方軟榻遍目朱紫,至於外堂更是誇張,陶桌已擺了幾百桌了,卻仍嫌不足,因為府外依舊有著人流不斷湧入,絡繹不絕。
有人得意,自然有人失意。
「從兄」大婚,袁方這個親戚自然也要前來賀喜,不過當他站在一班文臣武將中,看著身著吉服的袁熙被人眾星拱月,怡然自得地接受百官祝賀,卻是始終一言不發,眼神更帶了幾分陰鬱。
他很是不忿,更不服氣,大家都是袁紹的兒子,憑什麼好事從來都只有袁譚和袁熙的份呢?做刺史的是他們,娶甄宓的也是他們...
而我呢,什麼都沒有!
為什麼?
正在心中不斷地嘶吼,導致面容都有些扭曲起來,難以保持平靜時,突然門外傳來迎賓的高喝聲:「州牧駕到!」
父親來了?
袁方心中一驚,連忙循聲
望去,正好看見袁紹龍行虎步地闊步而來,此時整個袁府都登時安靜下來,所有人不約而同的起身站了起來,向這位北地的至尊行注目禮。
「今日乃是家宴,諸君不必拘禮...」
似乎因為兒子大婚,袁紹看上去心情不錯,不僅滿面春風,更難得地卸了盔甲,換了身常服出行,一路上都對堂上的文武官員招手致意,「且隨意些。」
這時袁熙也一臉驚喜地走了過來,「父親你之前都沒露面,兒臣還以為今日都不會來了呢。」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