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慕名久矣(第2/3頁)
章節報錯
些許熬夜算的什麼...
有系統加持,自認體質早已超凡的王政對此不以為意,不過卻不能這樣解釋,只得另尋藉口道:「本將觀看奔命司的線報,許都那邊曾有提及,曹操甚勤政務,時常三更未睡,五更已起,書房盞臺夜夜高照,以為常事,不覺疲憊,也曾聽說袁紹親征公孫瓚時,也是經常通宵達旦,往往夜至四、五更時,還能在遠處望見帥帳大亮,時有將、官人影熙攘出入。」
說到這裡,頓了頓,側目問道:「奉孝,袁、曹二人如今多大了?」
「據臣所知,袁紹生於桓帝年間中葉,此時當過不惑,至於曹操,其熹平三年便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怎麼算今年也當齡近四旬了。」
「你看,這兩位年紀這般大了都不辭辛勞,」王政哈哈一笑道:「本將這後生晚輩又如何能不奮發不輟呢?」
「主公這般勤勉,實讓臣等慚愧。」
郭嘉面露愧色道:「不若這樣,下次晚間來報,讓奔命司先送去臣的府上先行閱覽,若是重要,再來入宮稟報如何?」
「這可不行。」王政嚇了一跳,連忙擺手道:「你可不能熬夜,之前本將叮囑過你,務需寢食規律,酒色節制,難道忘了嗎?」
郭嘉正要回答,堂外腳步聲起,兩人循聲望去,卻是侍衛來報:「稟告將軍,三夫人的婢女來報,喬家二小姐方才已入宮,現剛到寢殿。」
既然已正室迎娶了大喬,王政自然便動了心思,接下來如何利用小喬儘快把周瑜綁到自家船上,所以新婚之期剛過,便和大喬提過讓周瑜和小喬成婚一事。
即便是大喬這般心高氣傲的女子,對周瑜也挑不出什麼毛病,文武雙全不說,相貌氣度,家世人品亦是一應俱全,自是欣然應允,當然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先要徵詢自家妹妹的意見。
讓侍女來報,自然不會是讓王政參與這等閨房私話,只不過是提前通知一下,讓他後面去一趟寢殿罷了。
「本將知道了。」
王政微微頷首,示意侍衛退下,眼見天色不早,便與郭嘉說道:「華歆這邊,本將會讓奔命司提前做好準備,時辰不早了,全柔那幾個降將想必也都酒醒了,就請奉孝你去走一趟吧。」
走一趟的目的自然是為說降,又不是什麼知名人物,王政自然不會親自出馬了。
郭嘉應諾,起身告退。
王政親送至堂門,目視著郭嘉身影遠去,方才轉回書房,又從案几上揀出一份條陳,將將開啟,抬頭一行字便映入眼簾。
「議取吳縣事。」
底下正文這般寫道:「啟稟州牧,數日前,程普軍放棄界河退回吳縣,此為下下策也,半月內當可克復吳縣,自古攻城,攻心為上,攻心為下,程普既欲困守,可先行圍城,隨後策反諸將,當可徑取...云云。「
前線諸將目前還稱呼王政為州牧的,自然只有周瑜一人,這其實已是他傳回的第二封條陳,在剛到曲阿不久,巡察完界河對岸的程普軍後,周瑜便有了一封上書,對接下來的戰事做出了分析。
未
來本會成為東吳大都督的周瑜認為,面對徐州軍大舉入境,且曲阿門戶失陷的情況下,程普最好的應對策略其實是放棄吳縣,主動逃走。
至於中策則是死守曲阿界河,形成拒敵於門外的局面,而堅守吳縣,卻是下下之策,必將敗亡。
這話乍一聽頗為離譜,吳縣乃是吳郡州治,更是孫氏的根基之地,豈有主動放棄的道理,更算什麼上上之策?
但今時今日的王政卻是立刻領會真意,更是拍案叫絕。
為何?
主動放棄吳縣,表面看起來不合情理,其實恰恰是程普眼下的最佳選擇,也會對於徵東的徐州軍造成最大的麻煩,因為程普軍無論兵力還是物力都遠遜於徐州軍,所以後者不怕前者堅守,也不畏懼正面相抗,一旦打起持久戰拼消耗,就正中了徐州軍的下懷,只有敗亡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