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魯肅(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自然不是因為他不知道魯肅是何許人也,畢竟再是歷史小白也不可能不知道這位未來東吳的大都督啊。
王政所詫異的,卻是魯肅竟是東成人...
這就說這樣一位名人就在自家的眼皮子底下不知多久了,若非陸績今日之言,他還會繼續茫然不知下去。
最關鍵的是,東成作為下邳的門戶之地,王政可是未曾有過半點輕忽,不僅親身蒞臨過這裡,還將當時麾下僅有不多的大將潘璋都派去鎮守了。
那麼遺漏了這樣的賢才,是誰的過錯呢?
想到這裡,王政心中恨得牙癢癢的,潘璋這狗才當真該死,在東成除了橫徵暴斂,看來是半點人事都沒做啊!
心中翻江倒海,面上王政卻是故作平靜,甚至裝作沒聽過這名字一般問道:「此誰人也?」
沒辦法,不裝不行了,要是現在讓劉曄等人看出他事先就知道魯肅此人,那麼反而會生出別樣的想法。
你既然聽過魯肅,為何一直不聞不問呢?
「稟州牧,魯肅,字子敬,下邳東成縣人,此人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且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劉曄道:「當初袁術亦聞其名,想要請其仕之,更委以鍾離縣丞的重任,不過子敬兄認為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與成大事,便婉言推辭了。」
「子敬兄?」
王政灼灼眸光落到劉曄身上,訝然說道:「怎麼,子揚與此人很熟悉麼?」
劉曄點了點頭,坦然地道:「臣與魯子敬相識已久,乃是同道至交,故深知其人文武雙全,志向遠大,當初劉勳亦曾讓臣寫信招募魯肅,邀其共襄大業,只不過也被魯肅以「祖母尚在,不便遠遊」的理由推辭了。」
聽到這話,王政來了興趣,說道:「如你所言,他先後拒絕了袁術和劉勳,始終不願出仕,看來是個高人隱士,如今也未必願為本將效力吧?」
「袁劉二人,豈能與州牧相比?」
劉曄笑道:「州牧可知,魯肅如今人已在壽春城中,為州牧麾下一法曹也。」
法曹主郵驛科程事,秩俸比三百石,算是一個芝麻綠豆官了,王政聞言一驚:「子揚怎可如何委屈魯肅?」
劉曄知道王政誤會了,他之前在平定孫策中立了不少功勳,如今的官職為壽春長史,一個法曹的官不需上奏便可決定,連忙解釋道:「稟州牧,魯肅之所以出任法曹,卻非因臣的舉薦。」
「臣仕州牧後,亦曾再次寫信給他,希望推薦他為州牧效力,卻被魯肅拒絕了,後面州牧入住壽春後,不是曾有行文招賢麼?魯肅知道後,當日即從東成奔赴壽春,主動前去應徵,歷經考核,方才得以授官法曹。」
「拒絕了你的推薦,然後主動應徵?」
王政一聽便明白了,魯肅必是自恃才幹,所以不想「走後門」了,而他到底有沒有才幹,恐怕王政比劉曄還要清楚。
且在他印象裡,魯肅好像也經常做著出使他國的工作,想來無論是形象抑或口才,都是十分合適的。
王政當即點了點頭,吩咐堂外親衛:「即傳法曹魯肅入殿覲見。」自有人應聲而去。
魯肅的突然出現登時便讓王政聯想到了他的那位好基友,轉頭望向張昭,故作隨口問道:「張公,周尚和周瑜在下邳近況如何?」
張昭出列回道:「稟主公,自周尚叔侄入城不久,已遷了不少族人進入下邳,應有久居之心,周尚更已接受了臣的禮聘,現為國相司直,近來表現頗為勤懇,至於周瑜則尚未入仕。」
王政點了點頭,周瑜和孫策是總角之交,眼下肯定還有一些心結,不願立刻為自家效勞倒也正常,又問道:「張公以為周瑜此人如何?」
張昭默然了片刻,正色說道:「少年俊彥,雄姿英發,乃大將之才,不可小覷也。」
頓了頓,看了眼王政,又補充道:「以臣生平所見,單論英武出眾,除主公與徐將軍之外,再無一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