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良緣天定(第2/3頁)
章節報錯
眼見魯肅板著一張臉厲聲喝斥,少女臉上的笑容立刻停滯了。
她以為周瑜等人既是從關內來荊州,自然也是逃難的,想必活的不甚容易,自家請其唱曲,還把新買的釵子拿來當酬資,本是一片好心,結果卻遭到這樣的待遇,登時氣的一雙漂亮眸兒蒙了水霧,揉了揉鼻子,便把頭縮了回去。
沒一會兒,少女的身影再次出現時,卻是來到了甲板,手裡更拖著三十來歲的青年。
「師兄,就是他們欺辱於我!」
少女指著周瑜和魯肅,連連跺腳,恨恨地道:「看這兩人的樣子就不是好人,說不準是賊人,你快把他們抓起來,待到了襄陽就去送官。」
被喊做師兄的男子,似乎習慣了少女的刁鑽,單是略一掃眼,便看出魯肅和周瑜皆非尋常人物,尤其是周瑜的姿容風範,連他都不由暗自激賞,當即說道:「休得胡言。」
又對著周瑜和魯肅拱手笑道:「吾妹失禮,她是小孩子脾性,兩位切莫與她計較。」
青年對周瑜刮目相看,卻不知此時的周瑜看著青年亦是心中一動。
因為此人的外表同樣十分俊俏,且並非儒生文士的那種陰柔之美,眉宇容顏更凝著股勃勃英氣,幾乎讓周瑜立刻想起了自家的總角之交孫策,登時對青年大生好感,連忙拱手回禮:「無妨。」
直到艑船超過了樓船,還能隱約聽到那對兄妹在還爭執,「要是大姐在,定會聽我的話,早去擒住這兩個賊子了。」
「胡鬧,你也不仔細瞧瞧,那少年穿著看似普通,可那腰帶卻是以細絨所制,這怎會是什麼俳優?誤會別人在先,還不知錯。」
「細絨怎麼啦,我喬家又不是沒有。」
船行得遠了,聲音漸漸聽不清楚,魯肅再次回頭看了一眼,側目周瑜道:「此人眼力倒是很好啊。」
「何止眼力...」
周瑜想到方才看到的一處細節,青年拱手時亮出拇指,拇指上帶著蒼青色的扳指,微微一笑,沉聲說道:「他應該還是一個極為厲害的射手!」
......
不知不覺,已是進入了建安元年的十一月冬至。
冬至節,從先秦時期民間便極為十分重視,兩漢時更被作為僅次於歲首元旦的大節,《後漢書禮儀》便記載道:「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僅如此,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按照傳統舉行了「賀冬」之儀,祭天敬神之後,王政當夜又在王宮舉辦了一場宴席,召來群臣歡聚一堂,更欽準放假兩日。
第二日,王政也想放鬆一下,約了郭嘉等幾個近臣,又帶上徐方、吳勝、古劍等人,喬裝出宮,微行遊玩,姑且也算與民同樂。
出得王宮,走不多遠,轉入大街,便見人潮湧動,人聲鼎沸。
壽春本就是九江首府,素來富庶繁華,王政當初克復此地所廢時日又不算長,便是有些破損死傷也幾乎都集中在了外城,內城可謂毫髮未損,入城之後軍紀嚴整的天軍也未曾有過擾民,所以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結果,卻是對民間影響不大。
加上冬至在兩漢是個大節日,故今日出來遊逛的百姓著實不少,有呼朋喚友的,有拖家帶口的。摩肩接踵,揮汗成雨。
街道的兩邊,擺出有很多的小攤。賣的都是些糖糕、棗糕之類的吃食,以及燈籠、泥人之類的玩意兒。每個攤子前,都聚集了不少人,尤以小孩子為多。看著好吃的、好玩兒的東西,一個個走不到腳步。家裡有錢的,大人慷慨,要什麼買什麼。沒錢的,大人也竭盡所能,或買的少一點,或用別的物事來轉移注意力,不願在這好日子裡讓孩子們不高興。
看到這一幕,王政微微點頭,又忽然想起一事,問道一旁的郭嘉道:「我記得陸績曾有提起,說官署會專門準備了一些小吃、衣物等等,打算打算分給城中窮苦的人家,這事兒辦了麼?」
身為九江太守,越是節日,陸績自然越發沒空,因此今日沒隨在王政左右,郭嘉對此事略知一二,聞言答道:「稟主公,昨天下午就分下去了。」
「百姓們都怎麼說?」
「自然很是高興,臣昨夜宴席上鄰座便有幾個城內的官員,還聽見他們談起,說這番德政之下,城內百姓們對主公無不感恩戴德,人人皆稱主公為仁主也。」
的確是德政,而且是借花獻佛的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