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封土授爵(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平之言,正合我意。」
王政頷首,環視陸績等人問道:「諸君以為如何?」諸人皆躬身回道:「禰司馬高瞻
遠矚,議論深刻,正該如此。」
「正平,你說酬賞原則應有三條,從重、從平、從廣,從重從廣本將皆能明白,只是如何從平?」
「從平有三,一為文武之平,二為攻守之平...」
禰衡昂立庭中,侃侃而談:「今年數長戰役中,立功的文武皆有,不可只重戰功,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論是北海之戰,抑或是平定江東,徐州官吏籌措糧草,後勤補給,皆用功甚勤,出力不小,主公不可不察。」
「另外內若不安,外何以禦敵?相比諸位將軍的開疆擴土,類如昌將軍守奉高一般的督城拒戰,禦敵與門外者比比皆是,這樣的功勞也應該得到重視。「
「所言甚是。」
王政露出深以為然的神色,欣然說道:「昔日漢高帝立國之後,論功行賞,以蕭何為首功,便是此理,然則第三平又是何指?」
「主公之前初為徐州牧時,對待立有功勞的臣下,多加官以為賞,彼時徐州方經戰亂,百廢待興,空缺的官職甚多,酬之為官,倒也確實應該,不以為過,但如今之時,卻是不可如此了。」
禰衡道:「江東之地,兵禍頗少,雖有孫策之亂,畢竟時日不長,危害不大,大部分有實權的郡縣官職皆已授出,且此番立功的文武,多數也早已位居高位,如徐將軍此番破袁術於平輿,功勞自然極大,然則他如今已為建武將軍,總鎮彭城八邑,若再按照之前慣例,實在封無可封。」
「故臣以為,主公賞賜功臣的慣例,似乎也到了該改變之時。」
這話說的不錯,王政如今明面上的官職是領徐州牧,兼徵東將軍,僅次三位上將軍(即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和衛將軍)為二品中階。
而建武將軍次於徵鎮安平和三品的雜號將軍,四品的常設將軍,為四品的雜號將軍,要說起來上升空間自然還是有的。
可關鍵是這上升空間其實說起來也不大了,要是不留點餘地,後面便自然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賞無可賞,封無可封」,除非王政自家的級別繼續先往上竄竄,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王政點了點頭:「當如何改變?」
禰衡朗聲道:「此次酬功,應注意官爵之平,是其三平也。」
誠如禰衡所言,如徐方目前的官階,的確不太適合再短期內對他進行升任了,也不止是徐方,王政當初佔領徐州之後封的另外三位將軍都是如此,除了一個即將伏法的振武將軍潘璋之外,建威將軍吳勝和振威將軍于禁暫時來講,都到了不可擢升的地步。
其實,別說升無可升,隨著王政地盤的不斷擴大,有些官職,特別是顯職要位,就算可以升的,按禰衡看來最好也是不升為好。
為何?
所謂「非才則廢事,權重則難制」,擁有系統的王政或許不會有這等疑慮,但作為臣下的禰衡等人,卻必然會防患於未然。
而對一個處於亂世中的新盛政權而言,世襲的爵位其實反而比一些顯職更為划算,因為說到底,它畢竟只有實利,沒有實權,這一點王政自然能夠明白。
「正平所言,頗為有理,只不過...」
沉吟半晌,王政環視眾人緩緩說道:「只不過這封爵之權,本將卻是沒有,如何處之?」
這話說的沒錯,若要官爵之平,那首先王政必須擁有封土授爵之權才行。
而這個權利在兩漢,甚至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也只有唯二的階級擁有,一者為帝,一者為王!
瞧了瞧殿內諸人,王政突然又拍了拍案几,恍然般地笑道:「哈哈,是了,咱們權且先討論出一個該獎賞的名單來,然後本將奏與許都,請朝廷裁決便是,如此便可矣。」
卻沒料到禰
衡聞言面露怫然,振聲說道:「主公此言差矣。」
「臣的賞爵之議,是請主公為功臣賞爵,卻非請許都的曹操來為功臣賞爵的!」
「若是如此,他日吾等臣子到底是該感恩主公呢,抑或奉崇曹孟德乎?」
此言一出,殿內諸人無不色變,大廳更是立時靜至落針可聞!
王政倒是依舊神色平靜,一邊觀看諸人的神情變化,一邊淡淡地道:「正平何出此言?」
「許都為陛下所在,朝廷中樞,加官進爵理當由此而出,怎地扯上曹大將軍了,本將殊為不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