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荊州劉表(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今六安,合肥克復,舒城有將軍在至今無恙,情況卻不一樣了,袁術難道不想由他揚州軍來擒住孫策麼,說白了這廝反叛的可是他啊?」
聽到這話,吳勝一怔,他只是不喜多想,並非真的沒腦子,一番思忖之下,也覺得那親兵所言不無道理。
「若是揚州軍願意參戰,那自然最好了。」
吳勝遙望夜空,喃喃說道:「若是這樣,那麼紫蓬山中的孫賊肯不肯出來也就都沒有關係了。」
「肯出來,咱們直接滅了便是。不肯出來,有揚州軍擊其後,做為配合,也能策應我們和黃忠過山。」
......
揚州烽火連天之時,荊州的劉表亦是夜不能寐。
南郡,襄陽城中。
劉表披衣出院,走到窗漏前看著夜空的東北面方向,聽著雲外悶雷隱隱,他心有所感,悠悠地說道:「今年的初秋,肅殺之氣頗為濃烈啊。」
聽到這話,堂下的蔡冒和張允面面相覷了會,張允上前說道:「孫策已再次遣使齎書,今日下午便到了襄陽,舅父見是不見?」
張允的母親乃是劉表的姐妹,故而公開場合自稱主公,私底下張允卻更習慣稱劉表為舅父,以表親近之意。
聽到這話,劉表卻沒有立刻回答,反而微微搖頭,重新踱步堂內,坐在墊上,有美姬薰香淨手,替他輕揉著太陽穴,半晌方才澹澹地說道:「若是見了,來使詢問吾為何至今不曾出兵,如何應對?」
「這...「
張允自然是贊成出兵的,否則也不會主動提醒孫策來使一事,可他既是劉表的外甥,自然也極為清楚這位荊州牧此時的心思了。
加上這次,孫策其實已是第三次派來使者了,每次的目的其實都是一樣,便是以「瓜分揚州」為由,邀請劉表出兵。
第一次,正是在袁術剛派李仁前往徐州向王政求援之時,彼時袁術剛剛敗於劉備之手,元氣大傷,豫州汝南又遭夏侯惇和兗州郡虎視眈眈,再加上孫策突然自立背刺,可謂雪上加霜,值此內外交困之際,劉表自然大為意動,當即欣然允諾,同時命令荊州軍厲兵秣馬,已做好了隨時北上的準備。
結果王政大張旗鼓,兵分兩路,水路並進馳援揚州,劉表對這幾年外戰表現出眾的徐州軍大為忌憚,猶豫一番之後,又疾令屯駐前線的幾路兵馬悉數按兵不動。
第二次,則是孫策連奪襄安、臨湖、合肥等重鎮要地,更將廬江太守劉勳徹底擊敗,可謂一路凱歌,勢如破竹,劉表再次見獵心喜,甚至準備親率大軍出征揚州,結果剛剛出城不過百里,又收到徐州軍攻克龍舒的訊息。
若單是如此倒也罷了,最關鍵的是劉表從哨騎口中得到了一份情報,這一路徐州軍的主將正是黃忠!
若說當世最為了解黃忠能耐的,除了王政這位來自後世的穿越者之外,自然便是黃忠曾經效力多年的舊主劉表了。
他素知黃忠之能,不僅有萬夫不當之勇,更有百步穿楊之射,這樣的人物守在廬江北面,可是極為棘手了。
當然,這一次劉表倒沒有一開始便準備臨陣退縮,按兵不動的原因無非是想著先派遣親信前去聯絡黃忠,以舊情打動其棄暗投明,則龍舒便可不戰而下。
結果信使連黃忠這邊面都沒見到的功夫,不久之後,劉表便又收到了黃忠攻克合肥,更與另一路徐州軍前後夾擊六安的訊息。
明眼人一看皆知,六安一下,徐州的援軍很快就可到達舒縣,而此時的孫策不僅失了兩處重鎮,更折損了數員虎將,尤其是韓當黃忠,其實某種程度上算是孫策如今的門面人物。
覺得孫策實力大損的劉表又再度改變主意,收兵回營,繼續縮回襄陽,作壁上觀。
對劉表而言,只要他不曾真正下場,無論孫策、王政、袁術三方誰勝誰負,都無關緊要。
哪怕孫策對他的數度失信如何惱怒,哪怕袁術和王政也知道了他曾有過趁火打劫的意圖,只要明面上未起邊釁,這三家都不會主動選擇與他荊州交惡。
當然,劉表內心裡對於揚州自然是有野望的,雖是漢室宗親,但其實他內心裡其實也和其他諸侯一樣,認為如今已是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爭之世了。
只不過其他人是覺得老劉家氣數已盡,而劉表卻是覺得只不過是長沙定王劉發那一脈(劉秀是這一脈的)不適合當家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