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袁紹和曹操(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將答道:“六安與舒縣雖相隔頗遠,但與合肥卻不過兩三日的路程,合肥沉陷,賊寇壓境,聲勢甚大即便賊人阻隔內外,料來少將軍早晚必知,長短無非數日,也許他們就會把援軍備好、派來,至於當前形勢,別無它法,以末將看來,不過八個字罷了。”
“哦?”黃蓋側目望去:“哪八個字?”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那將回道:“咱們此時要做的便是,堅守城池,等待援軍,六安城中存糧甚多,足可夠供應我軍數月之吃用,又且六安城堅,便了多了合肥那一路的賊寇,欲要前後夾擊,我軍數目亦然不少,足可守禦四方,滴水不漏,其定然難以速克。”
“只要咱們能堅守個十天半月,則舒城的援軍必到。等援軍趕到,我城中守軍與援軍內外呼應,”
“固守自是應當,卻也不可不沒有後手。”
黃蓋沉吟半晌道:“城下來犯之敵,本將方才粗略估算,已有過萬之眾,另一路賊軍又有多少人馬呢?留守合肥的兵卒雖是不多,也有兩千餘人,竟連一夜都沒撐過...”
他顧盼左右,沉聲說道:“恐怕這一路人馬也不會太少,便不過萬,亦不遠矣。”
眾人紛紛頷首,一位跟隨黃蓋多年的親信察言觀色,已是隱隱猜出了說明,當即出列說道:“將軍所言甚是,依末將看,若少將軍那邊得知的訊息晚了,援軍不曾及時,一旦讓合肥那路人馬徹底把咱們的退路堵住,六安便成了一處死地,雖此事不過萬一,但咱們也當早做預防。”
黃蓋澹澹地看了親信一眼,問道:“那你覺得,當如何預防?”
“末將以為,用軍者,不可只慮勝而不慮敗,有鑑於此,此時便當及早訂造突圍的方向和舉措。”
突圍?
那不就是棄城,是撤退嗎?
此言一出,登時引出一片譁然,黃忠更是拍桉而起,喝斥道:“大膽!汝果是斗膽!”
“未及戰,先言走。此懼敵之罪。若按軍法,你這就是在亂我軍心、士氣。按法當斬!”
之間“鏘”地一聲,卻是黃蓋已將腰劍出鞘。
見黃蓋似是動了真怒,那親信慌忙跪倒請罪,一旁眾將亦皆色變,慌忙也起身拜倒,七嘴八舌的替其求情,黃忠卻依舊一臉的殺氣騰騰,似是心意已決,直到一人說“大戰在即,先斬一將殊為不祥”時方才面相猶豫,好一會兒才道:“罷了。且看在諸將面上,饒你性命。再敢有此類言出,定斬不饒!”
“多謝將軍!”那親信連忙拜謝,心中反而愈發篤定,黃蓋越是這般作態,便越證明自家大機率是猜對了。
那親信知道,黃蓋心存退卻之意其實並非怯戰,更多是恐怕還是儲存實力,只是他畢竟是三軍主帥,無論理由如何,動機如何,這等話絕對不能出自其口,尤其此時...
還沒真正開打呢!
先談撤退,的確是事實上造成了“不戰而退”的影響,尤其還是在孫策軍連戰皆捷的情況下,此事傳揚開了,不僅打擊士氣,孫策那邊也不好交代。
所以,只能他這志新一代代其開口,先做好鋪墊了。
重新坐會主位,環視眾人,黃蓋語氣再次緩和起來:“諸位,六安既為重鎮,本將不用都說,你們也都是清楚它的重要性的。”
“咱們好不容易才奪下了六安,怎能輕易放棄?”他擲地有聲地道:“六安是甚麼?只是一座城池麼?它此時已是我軍西面軍翼,門戶之地也。”
“六安只要還在咱們的手裡,城下這一萬多賊軍便邁不過去,不敢輕舉妄動,更無法去解舒縣之圍,少將軍當日便跟俺說了,當務之急首要是擊敗黃巾賊寇,擒殺豎子王政,袁術卻可緩圖,合肥丟了便丟了,六安卻斷然不容有失!”
“少將軍為何派了俺鎮守此地?少將軍又為何派了諸位協助幫俺?由此,亦足以可見少將軍對六安的重視。諸位,咱們既得少將軍信用,豈能不為主分憂?”
這話說的眾人皆是動容,齊聲喝道:“是!”
黃蓋單手提劍,傳下將令:“從現在起,三軍同欲,堅守城池!若敢再有言走者,無論將校、抑或軍卒,斬!”
他此時的內心的確已做好了放棄的六安的準備,但在此之前,卻務必要讓吳勝和黃忠付出最大的代價!
日頭高升,城外喧鬧。只聽得忽然角鼓齊鳴,萬眾喊殺。卻是城下的徐州軍正式開始了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