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望氣(第2/3頁)
章節報錯
“隨意熱兩個菜就是了。”一邊說著,周瑜一邊將手上的一個食盒遞了過去:“這是桐鄉一個同僚送來的鰣魚,拾弄一下,便可以了。”
頓了頓,又問道:“叔父可就寢了?”
“沒有。”那個婢女回答道:“婢子剛才還看見書房那邊亮著燈呢,想必老爺還在看書吧?”
“那正好。“周瑜聞言頷首道:“叔父最愛食魚,等會且將飯菜送去書房,再冰壺酒來。”
“是。”
......
周瑜踱步穿過遊廊,來到了一個寬闊的天井,前面的正廳一旁正是書房。
到了書房,推門而入,便見廳內佈置典雅,色調相配,燈光柔和,予人寧謐恬適的感覺,一箇中年人正負手站立窗漏一旁,沉默看著窗外的月色。
聽到腳步聲,那中年人扭頭一看,見是周瑜,本是一臉肅然的臉上登時泛起笑意。
“吾家麒麟兒返巢矣。”
“叔父,今日有口福了。”周瑜端著碗盞走了上去,先不落座,而是持箸細細地挑開魚肉中的小刺,再將碟挪至那中年面前,抬頭燦然笑道:“咱廬江的鰣魚鮮美著哩,這是同鄉的一位都伯今日剛從河塘子裡撈出來的,又大又肥,叔父嚐嚐。”
“要是愛吃,侄兒讓人天天送一條來。”
“恰逢戰事,豈可公器私用?”
雖知周瑜說的是玩笑話,中年人還是立刻搖了搖頭,此人正是周瑜的叔父周尚,乃是當世有名的大儒之一。
原本的歷史上,周尚在建安元年攜周瑜返回壽春,隨後次年袁術稱帝,因不看好袁術,故請出任丹陽太守,周瑜一同前往,為郡內的巢縣縣長。其後孫策起兵時,周瑜攜兵投靠。
隨著穿越者王政的地位越來越高,勢力越來越大,對歷史的軌道所帶來的影響自然愈發深遠。
不僅袁術比原本的歷史上更迫不及待地想要稱帝,孫周尚前往壽春的時間,都提前了小半年。
且這一次,他對袁術雖然依舊不滿,卻也對孫策的看法大變,所以沒有再次選擇出仕袁術,也同樣沒有帶著周瑜前往如今屬於孫策勢力範圍的丹陽。
甚至連周瑜這個合肥縣丞,若非怕拒絕的太過徹底,引起袁術不滿,牽連氏族,本來周尚都不想讓其做的。
當然,這其實也算是一種表態,起碼以周尚為代表的廬江周氏,暫時傾向了袁術。
畢竟哪怕同樣有著逆上之心,袁術目前畢竟只是擺出一點姿態,孫策卻已是拿著傢伙做起來了。
雖是帶著呵斥的語氣說著,不過看到那碟鰣魚時,周尚卻是眼神一亮,明顯是心動了,只是下一刻,當他將目光轉向周瑜時,卻是驟然間神情一變,旋即雙眼一眯,細細打量了周瑜好一會兒,突然吩咐道:
“瑜兒,去把門閉上。”
周瑜登時面露疑惑,卻還是依言而行,待其轉身落座後,周尚問道:“附近可有不妥?”
知道叔父是有事要說,周瑜連忙回答:“目前二十步內,無人在旁。”他是文武雙全的俊彥,耳目亦算過人。
周尚這才放下心來,雙目露出嚴厲光芒,望向周瑜沉聲地道:“你今日可是見到什麼陌生人了?”
陌生人?
周瑜聞言一怔,雖不知周尚此問何意,卻還是答道:“要說陌生人,今日徐州王政率軍抵達合肥,不知算是不算?”
要說陌生面孔,那兩千天軍以及合肥城中的許多百姓自然都算,不過周瑜自然清楚周尚問的不可能是這些人物。
“王政?”周尚雙眉一皺,喃喃自語道:‘怎麼可能?”
“怎會是個黃巾賊寇?難道...”
“瑜兒,你真沒見過其他特別的人了?”
周瑜目露回憶之色,好一會兒,再次搖了搖頭:“若說特別之人,恐怕只有這個王政了,”頓了頓又補充道:“說起來,此子年紀雖比瑜尚要小上兩歲,可的確氣度不凡,有大將之風。”
“大將之風...”聽到這話,周尚默默咀嚼了會,嘴角忽然逸出一絲充滿莫名意味的微笑:“嘿,豈止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