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天下共擊(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話王政自然不好明言,只是乾咳了聲,撤回正題:“奉孝的言下之意,莫不是說袁術稱帝,亦有無奈成分?”
“無奈倒談不上。”郭嘉笑了笑道:“袁本初欲稱帝,其中原因頗多,大半因其狂妄自大,小半倒也有形勢所迫。”
“哦?”王政心中一動,問道:“願聞其詳。”
“按糜公情報所言,在立省臺前,袁術曾在朝堂之上,詢問群臣,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
“就聲名輿論而說,汝南袁氏的出身,的確當得起天下之望,何況袁術手中又有傳國玉璽,加上...”郭嘉頓了頓,笑道:“那個流傳數百年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解為“公路”之意,嘿,倒的確有幾分道理。”
“從實力來說,論土地之廣,士人之眾,袁術如今在諸侯中的確首屈一指,欲徼福於齊桓,擬跡於高祖,倒也不是沒有幾分可能。”
這是解釋了袁術稱帝的底氣所在,王政點了點頭,又問:“那奉孝所言的形勢所迫,又怎麼講?”
“豫州黃巾既向主公求援,自然不會不去通報揚州。”郭嘉道:“袁術想必也十分清楚,夏侯惇消滅了劉闢,何儀等人之後,接下來必然是要對汝南動手的。”
“大戰在即,袁術自然要考慮如何應對,曹操再是兵強馬壯他也未必放在心上,無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可許都的那位天子卻可能讓他極為頭疼!”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說到這裡,郭嘉嘆了口氣:“挾天子以令諸侯,嘿,荀文若此計甚是高明。”
“天下諸侯,除了主公一開始便走著自立自強的路子,其他人皆是漢臣出身,他袁術自不例外,世代皆為漢臣,曹操一旦讓天子頒下一道詔書,將袁術定為亂臣賊子,尚未交戰,揚州軍氣勢、鬥志、民心上便已弱了三分。”
“若要分庭抗禮,唯有行險自立,奪回先機。”王政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其實不僅因為曹操這位外敵,還有內因!”郭嘉道:“名義上袁術麾下文武百官亦為漢臣,一旦袁術自立,一方面逼人站隊,忠奸自辯,另一方面麼,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袁術稱帝之後,自然會大封群臣,手下人也能進一步榮華富貴,這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為自己賣命。”
想起原本的歷史,王政忍不住問道:“那若是有人真的因此做反呢?”
“除了如今掩有江東四郡的孫策,餘者何足道哉。”郭嘉思忖了會,道:“不過袁術既有此心,想必已是提前和這位小霸王透過氣了吧?”
聽到這話,王政皺了皺眉,沉吟不語。
他不知道袁術是否和孫策提前溝透過了,但是真正的歷史上,孫策卻是帶頭造了袁術的反啊。
當袁術真正稱帝之後,孫策第一時間帶著自己手中的四個郡宣佈獨立,同時間差點成為兒女親家的呂布又舉兵東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廣陵拿下,另一邊的曹操亦將豫州的袁術勢力一舉蕩平。
幾乎是短短數月,在諸侯夾擊之下,袁術便從掩有三州九郡,淪落到只剩兩郡的苟延殘喘,最後嘔血鬥餘而死。
半晌之後,他再度開口,側目郭嘉問道:“奉孝,你方才說,若無意外,短則數月,長則兩年,必速禍而召亡哉?”
“這意外指的是...”
“主公明知故問也。”迎著王政厲芒爍閃的雙眸,郭嘉笑道:“這意外嘛,自然是主公心中如何想了。”
“主公乃是天子欽點的厲陽侯、徐州牧,如今亦漢臣也,若無意外,自然看不得袁術這等儹越之舉,更要遵循高帝昔日定下的非劉姓者不得稱王的令諭,響應諸侯,共擊亂臣賊子了。”
“奉孝,你何嘗不是心知肚明?”
聽到這話,王政長身而起,左手握拳,往右手掌上輕輕一擊,旋即仰天大笑:“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今時今日,劉備遠走、田楷身隕,公孫瓚更是及及可危,若是袁術再被人共擊而滅,那曹操、袁紹的下一個共擊目標,焉知不是本將?”
他凝視著郭嘉,一字一頓地道:“本將若是任由袁術取死,才是真正的意外吧?”
“吾主明見萬里!”郭嘉一臉欣然的拱手拜倒:“既如此,當立刻折返徐州,以嘉所見,眼下袁術立臺省等官,乘龍鳳輦,祀南北,卻唯獨少了最為重要的稱號建制,這分明就是想要試探群臣以及諸侯的反應。”
“所以不日之內,揚州當有使者來到下邳,徵詢主公意見。”
“主公和孫策任有一人若不擺明立場,袁術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此事不急於一時。”王政擺了擺頭:“奉孝,你即刻動身,將本將的想法告知禰衡、張昭,若有使者前來,先行應對便是。”
郭嘉聞言一怔,忙道:“主公,事有輕重緩急,寧平三城固然重要,可相比之下,揚州那邊的確干係更大...“
“豫州來都來了,本將豈能未盡全功,半途而廢?”
王政露出冷靜自信的神色,坐得穩如泰山,笑道:“何況區區一個獨眼老,又能花得多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