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少年英雄(5K)(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崇嶽日漸驕恣,頗有不法之舉,州牧當提前做好應對。”
王政看後冷笑一聲,這哪是讓他提前做好應對啊...這分明是提醒他不要忘記和管承之前的盟約。
嘿...也不知日漸驕恣的到底是誰。
不過目前來看,自家自然還是要支援管承的,只不過這廝也要敲打一番,至於張崇嶽那邊,暫且還沒到動的時候,過河拆橋也不能這麼早啊,北海這邊事還沒完呢。
沉吟半晌後,王政稍微調整了一下原定的部署。做出了相應的對策。
首先,他自然是命令于禁這邊務必要看牢武安國這一路的勢力,哪怕不能破城,也絕不可放走此人!
畢竟這也是個讓他隱隱泛起耳熟的名字,不可大意放虎歸山!
其次,臧霸部應加快進攻速度,迅速在攻陷東來後,再和徐方合力打通東來到平壽的道路,隨後即可轉向西面,配合于禁三軍合力把武安國部完全包圍,爭取全殲!
孔融都殺了,這個武安國也不必留了!
反正又不是太史慈。
同時,徐方部必須將京畿地區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如果有北海軍來犯,只許守,不許攻。等臧霸和于禁部殲滅了其他北海軍後,可以再度南下,圍城打援。
只要把北海的軍隊主力悉數消滅,剩下的什麼世家,各地官員,在王政看來都是跳樑小醜,指日可定。
總的來說,目前北海這邊徐州軍完全佔據了上風,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此時王政已想的更遠了。
拿下北海後,接下來自然是在臨近齊郡的那面再次設立一道軍翼防線,防範袁譚賊心不死,再次意圖南下。
至於和袁軍再打一場...
想到這裡,王政眸中厲芒爍閃了好一會,還是搖了搖頭,打消了這個念頭。
暫時還不合適...
畢竟他隱約記得,這一次袁紹攻打幽州,好像是大勝而歸不說,更是徹底將公孫瓚這個大敵滅殺,此後很長士氣內,在實力和聲威上,袁紹牢牢坐穩了天下第一強藩的位置。
這個時候要和這位老兄全面衝突,王政自覺還不到時候。
當然,作為歷史小白的王政,其實是記錯了。
原本的歷史上,建安元年這一戰,的確是袁紹勝公孫瓚敗,不過那位白馬將軍可沒王政想的那麼短命,卻要到建安四年才會真正敗亡,於望樓引火自焚。
當然,目前來說,王政巴不得公孫瓚活的越久越好,正好先幫他分擔一波仇恨。
......
建安元年的中原大地上,可謂烽煙四起。
在王政一聲令下,楚駒北顧的同時間,另外一位聞名當世的少年英雄孫策,亦攪的江東風起雲湧。
興平二年,孫策東渡長江,周瑜將兵迎之,隨後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而在歲旦剛過不久,孫策再次悉起大軍,對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開戰了攻勢。
兩方在固陵幾次交戰未分勝負,其後孫策採用了孫靜的計策,派出一支部隊繞過王朗的主力,從後方查瀆道進襲高遷屯,隨後又陣斬了王朗派來援助的主將周昕,最後王朗大敗而逃,孫策卻是窮追不捨,將王朗從紹興趕到東冶,最後無奈之下只得投降。
隨後,
因為王朗儒雅,所以孫策只對王朗進行詰問斥責而不作加害,孫策亦曾派重臣張昭勸王朗為他效命,但王朗堅決不肯。
孫策攻破東冶後,聲威大振,嚇的彼時割據於吳郡石城山以及白虎山等地的嚴白虎主動出降,卻被孫策所殺,
而解決了這兩人之後,此時孫策東渡而來的目標,便只剩下最後一個了。
那個在去年便被他打敗過一次的敵人。
如今盤踞丹陽的揚州刺史劉繇。
.....
丹陽郡,蕪湖,都尉府。
“譁”的一聲,一桶涼水倒下,太史慈赤著膀子,搖晃了兩下腦袋,甩開沾在頭髮上的水滴,大呼痛快,叫道:“再來一桶!”
兩個親兵用磚石、木板壘了個小小的高臺,站在上邊,抬著半人多高的大桶,又傾倒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