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了會,王政搖了搖頭,糧倉這等地方,冀州軍必然早已做了充分的防火、滅火手段,便是射中,若是不解決高覽這支部曲,他們也會迅速撲滅,純是無用功夫。

若是正面大舉進攻,吸引守軍注意,讓伍元帶著黃巾精卒從後山登上去伺機潛入放火呢?

這個王政預定的幾套方案之一,目前來看應該是短時間內燒燬菟裘村糧倉最好的法子了。

誠然,後山小道崎嶇難以攀爬,而且山上也沒有多大可供藏身的地方,能躲的人有限。但如果有夜間掩護,情況就不同了。

菟裘山本就不高,有熟悉後山狀況的那名獵戶接應,王政趁夜間可以從後山一點點送上去百人,隨後在黎明前就從正面發起進攻,將冀州軍的注意力徹底吸引過來,讓他們無暇關注後山狀況。

以菟裘村儲存的無數糧草,只要隨便一把火燃燒起來,火勢只怕就難以控制了。

而三階兵一旦接近百人聚集,敵人分心二用之下,根本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他們,以及沖天而起的火勢!

敲定了這套方案,時間寶貴,王政也不準備讓再士卒繼續歇息,立即命令大軍朝山上發起進攻。

既是迷惑敵人,也儘可能消耗敵人的精力。

這一次,王政選擇了讓新卒們衝鋒在前,一則方才的初戰天誅營才是主力,加上之前的奔襲,便是他們體力也有些見底,需要多一點的時間恢復,二則,這種地形便如攻城一樣,一開始必然是要出現極大的傷亡的,同樣是犧牲,新卒和天誅營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於是在王政的命令下,兩千名新卒在順著山道緩緩登上了菟裘山。

雙方的第一場遭遇戰,在山路的第一個拐彎處發生了。

儘管坡度並不陡峭,但這裡仍舊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地形,高覽在這裡部署了兩百餘人,並且構建了陷坑和拒馬限制。如果只靠步軍進攻,面對居高臨下佔據地形優勢的冀州軍,只怕要吃不小的虧。

結果並不出王政預料,第一批進攻以失敗告終。

即便從外表上看這支隊伍和山腳的那支袁軍並無區別,甚至應該還要弱些,畢竟其中明顯有不少傷兵,可他們的準備充分,真實的戰力明顯更強,而這次的對手卻不再是三階兵,反而是沒多少作戰經驗的新兵,哪怕數量上佔據了足夠的優勢,王政更安排了弓手在旁協助打擊,卻還是沒有攻克這道防線,反而不過交戰半個時辰便被打了回來,折損了接近百人。

戰到此時,天色已經快要亮了起來。

時間對於徐州軍是極其不利的,奉高距離這裡畢竟太近了。哪怕王政有派人封鎖兩邊的訊息,也很難能瞞過袁譚。

畢竟,稍知兵事的人便必然會安排前線和後方這邊有定期聯絡,若是資訊被隔斷,這同樣說明了問題!

袁譚自然也能猜到自家的後方可能發生了變故!

即便是最樂觀的情況,敵人留給王政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兩天,若是今天警醒,最遲明日援軍便會抵達!

為此,王政的想法便是在最遲明日日出之前,務必要完成本次的戰略計劃,焚燬糧道!

在他的命令下,新卒們開始和老卒混合,分批對著敵人的防線發起了衝擊,不斷消磨之下,高覽的部曲顯然低估了徐州軍的悍不畏死,到日正方中時,即便打退了徐州軍接近四五波的攻勢,自家卻也付出了盡半的傷亡。

此時人數佔據劣勢的他們卻是死不起了,見狀只得選擇在撤回山頂。

徐州軍隨即佔據了這裡,但也沒有繼續緊追不捨,畢竟以一群新兵的實力,在身邊不斷出現傷亡的情況下,能讓他們堅持不退已是極為不易,還是連續作戰,未必太強人所難了。

接下來的半日,雙方陷入了對峙階段,直到日落月生,夜幕降臨,依舊相安無事。

入夜最初的幾個鐘頭,半山腰上駐紮的徐州軍一直很安靜,高覽也不認為敵人有夜戰攻山的能力,只是命人多舉火把,嚴加防範。可就在差不多午夜時分,半山腰那邊突然傳來了震天的吶喊和擂鼓聲,在寂靜的山間夜色中傳出了很遠。

敵襲!

儘管難以置信,但高覽還是快速做出了反應,大批枕戈待旦計程車兵立即從半睡半醒中跳起,開始快速集合,準備應對徐州軍的大舉進攻。

然而,整整一刻鐘過去了,徐州軍始終只是吶喊,作勢要衝鋒,但最終什麼動靜也沒有,彷彿先前的喧譁只是錯覺。

居然是佯攻?高覽大為惱怒,但又無可奈何,側耳聽了片刻,只能命令集結的部隊重新散去,同時繼續加強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