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幽州突騎獨步當世,冀州強弩冠絕無雙(第2/3頁)
章節報錯
只是如今他方才知道,所謂的“冀州強弩”,除了是褒揚袁紹麾下能開硬弓的優秀射手多到足以單獨成軍之外,尚還有另一重意思!
那便是對方的投石機,乃至床弩之類的攻城器械,也同樣不同當世其他諸侯,卻是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原來“伏見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天下精兵也”的真正意思,是說前者的遊擊能力獨步當世,後者的遠端攻擊冠絕無雙!
便是今日,冀州軍便動用了一種昌豨全沒見過的投石機,不僅拋射的距離驚人地接近百步,能夠拋動的巨石重量更是足有百斤。
但有激石砲飛,落地時便能砸出一道深溝,入地七尺。(元朝攻陷襄陽的回回炮為250步,可拋巨石為150斤)
這種巨大的衝擊力,已經能夠對堅固的城牆造成破壞。
雖說這種前所未見的投石機明顯袁軍才研究出不久,有著種種缺點,比如射速極慢、耗費的人力巨大、準頭也極低,但威力卻是毋庸置疑,僅僅一日不到的功夫,奉高的南面城牆率先有點撐不住了...
這讓昌豨心中暗凜,這場血戰,只怕未必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好守啊。
昌豨自然不知道,戰爭是科技發展的最好催化劑,隨著諸侯爭霸愈發激烈,未來的短短几年內,東漢近百年止步不前的兵器史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便如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正是由於袁紹軍的遠端能力太過強悍,初戰便把曹操打的狼狽逃回,據城退守,隨後袁紹構築樓櫓,堆土如山,又始終牢牢壓制,打的曹軍連頭都不敢露,最後壓力(憋屈)之下產生動力,曹操聽從了謀士劉曄的計謀,也研製出了新型砲車,以砲石雷駭還以顏色,便是鼎鼎有名的霹靂車!
預感袁軍出動這秘密武器後,會對奉高城的城防產生極大的威脅,昌豨第一次開始後悔早前過於託大,在書信中未曾對王政提過求援了。
哎...
只希望州牧能早點解決北海吧。
一刀砍翻一個冀州兵的同時,昌豨不住顧盼四周,隨時留意戰場的形勢變化,一邊暗自想著。
目前的情況倒還不算太壞。
前幾日填河之時,袁軍同驅使了從前面贏縣驅趕來的百姓,對於這等事情,昌豨卻是毫不猶豫,直接下令射殺,但他心中不念百姓,底下計程車卒卻不竟然,哪怕其中並沒有多少本地人,可被迫對手無寸鐵的百姓動手,這讓驕傲的天軍心中憤怒,再加上當日文丑一戰,天軍亦是花了不少代價,雙方本就積有舊怨,兩番怒火積攢到一起,讓士兵在鬥志上極為高昂。
提前準備好的大批滾木礌石,也給城頭下的冀州兵們帶來了大量的殺傷。儘管這些冀州軍也頗為悍勇,頂著頭頂的打擊攀上城牆,但面對的卻是更加頑強的反擊。
這樣的情況下來,即便已填滿了護城河,威力巨大的投石機也在不斷撞擊著奉高城牆,可短期內,他們根本無法突破天軍的防守。
便有部分冀州軍僥倖衝上了城頭,卻也會被個體戰力絲毫不遜,數量上更佔優勢的天軍士兵輕易的擊殺,甚至有人被逼得無路可退,直接從城頭上跳了下去!
昌豨固然低估了冀州軍的攻堅能力,可袁譚也並不知道,自家面對的軍隊單論肉搏能力,亦已是當世最強之一。
眼見這一幕,營中觀戰的袁譚和郭圖臉色有些不渝,天軍的戰鬥力遠遠超過了田楷的青州軍,這著實讓他們有些例外,而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短期內速陷奉高,恐怕是很難了。
不過既然邁出了這一步,袁譚便不可能輕易地放棄了,只是耐著性子,一言不發的繼續增添兵員。
當然,除了普通的攻城之外,眾將也在嘗試其他的辦法。
一方面,大軍強迫了大批泰山的本地勞力,包括贏縣和奉高附近村鎮的百姓,在奉高城的護城河外堆起土山,以便給自家的弓手提供一個平臺,這個辦法箭樓有異曲同工之妙,雖說耗費的人力和時間都遠超後者,但卻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怕守城武器的打擊,一旦壘成,冀州軍的步弓手對城頭守軍的殺傷力會大大提升,他們甚至連床弩之類的武器都能搬上去。
另一方面,冀州大軍也在偷偷安排人挖地道,這個戰術,本就是袁紹攻城時最愛用的。
對這一點能否成功,很多冀州軍官都表示懷疑,恰恰因為對面的昌豨乃是盜賊出身,反而見識和經歷不同於一些普通將官,兵法他或許不同,但一些陰招怪招反而多半會防著。
不過本著士兵夠多、閒著也是閒著,倒也沒有誰反對這個嘗試,萬一成功呢?
除了這兩個法子外,袁紹還能指望的就只剩下城內的內應了。
攻臨淄上吃到了甜頭,此番奉高袁譚自然也想故技重施,三軍出動之前便先派遣了內應想要串聯奉高城內的世家,只要能夠主動開啟城門,那奉高自然輕易可下。
只可惜...
王政一怒之下,奉高的原住民百姓都死傷了大半,什麼世家豪族更是徹底一空,能留下性命的只有見機得快提前跑路的,策反什麼的,純粹成妄想。
如此下來,袁譚只能讓那些內應先潛伏下來,看看能否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畢竟這些人都是冀州軍中的精銳,人數雖然不多,戰鬥力卻絕非一般,雖說昌豨對於城內的安全十分警惕,派了大量人手巡邏,諸如水源、糧倉等地點也都有嚴密的防禦,但隨著戰事進行,早晚有人手不足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