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劍的真正顧慮,無非是擔心若是給了公文,日後自家若是想要得下此處,便有失道義了。

只能說古劍畢竟是真正的少年人,有時候心思也單純了點。

“人無信而不立,本將既然答應了,當然就要做到!”王政擺手道:“此島若在張崇嶽的手裡,本將自不會奪,可若有一日,世上都無了此人...”

看著古劍,王政森然一笑:“那本將再去取時,又怎算失信於人?”

古劍恍然,旋即躬身出堂。

這時郭嘉沉吟了會後,突然開口道:“主公,咱們水軍初創,未成氣候,如是助管承火併張崇嶽,未必有必勝把握啊。”

“若是和此獠徹底撕破臉,就算我軍順利攻取了北海和東萊,恐怕日後沿海匪患會有加劇之像啊。”

這點道理,王政豈會不知?

早在決定借力渤海群盜之時,王政就想到了將來可能會因而出現的難題。

海盜狼子野心,可用而不可留。

如今天軍水軍力量固然不足,但是解決敵人的方法未必只有動武一途啊。

王政沒有立刻回答,閉上眼睛,好一會後睜開來,瞧著正凝視他的郭嘉道:“幾位大儒教政讀書,近日恰好讀到了《晏子春秋》。”

郭嘉先是愕然,旋即欣然道:“將軍乃青州出身,說起來亦是齊人,讀晏子之書,想必頗有所得。”

晏子,名嬰,齊國夷維人,其父晏弱去世後,他繼任齊卿,歷仕靈、莊、景三朝,長達五十四年,此人乃是天朝歷史上有名的“智者”,他在世的時候正值齊國不斷走向衰落的年代,國君昏聵,權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內有天怒人怨之憂。晏嬰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盡力補天,力挽狂瀾,使齊國在諸侯各國中贏得了應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為齊國曆史上與大政治家管仲並稱的名陳。

“那主公讀到了哪一卷?”郭嘉又好奇地問道,《晏子春秋》共八卷,包括內篇6卷(諫上下、問上下、雜上下)外篇2卷,計215章。

王政笑了笑,淡淡地道:“內篇諫下。”

兩人對視頃刻,郭嘉突然笑了起來:“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哈哈。”王政踏前一步,雙目射出如電神光,注視著郭嘉,輕拍他肩頭讚歎:

“先生不僅博聞廣記,更是聞絃歌而知雅意。”

“如此聰慧,真天授也!”

以謀算殺人,兵不見血,卻足以誅心,二桃殺三士便是其中典範。

南長山島就是王政的桃子,此時無論是他,管承,乃至渤海群盜裡,只有張崇嶽知道此地的隱藏價值,故此無人爭搶。

而若真相公佈於眾之時,又何必他王政親自動手呢?

.....

次日下午,郭嘉和于禁會見渤海群盜,並且達成了一份私下的協議。

第三日,古劍與管承、海盜們再次離開下邳,從港口駛出,遠遠離去。

四天之後,下邳的新軍主力開始源源不斷地調往琅琊郡的東武縣,由早一步抵達的黃忠統一指揮,掀起了一場針對北海國南面線的大規模攻勢。

這場攻勢來的順理成章,因為在此之前,黃忠已經進行了接近一個月的滲透及騷擾。

王政也相信,即便目前的都尉官階並不算高,但以未來五虎上將的能耐,這段時間已足夠讓他做到知己知彼,更在軍中樹立了絕對的威信。

但同時這場攻勢對於北海國而言,又來的突其不意。

因為他們和徐州可是做了不知多少年相親相愛的睦鄰友邦了,哪怕如今的州牧換成了一個和自家國相毫無交情的黃巾賊寇,可當初劉備來求援時,孔融都沒有出兵援兵,他本以為自己的這番示好已足夠讓王政領會其中的善意了。

若說之前小規模的騷擾,可以解釋為邊境摩,如今這樣規模的部隊往上一拉,那可就是徹底了。

初春天氣雖已回暖,然而冰雪融化,土地泥濘,加上青黃不接,馬瘦無力,其實並非適合作戰的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