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來者何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陳宮在下邳又呆了大約五六天,眼見歲旦將至時,張昭這邊也安排好了聘禮,便準備返程了。
王政在對方臨行的前一晚倒是又一次安排了筵席,不過這一次卻是從頭到尾沒有出席了。
他這時正忙著另一件更為重要的事。
選出一位使者,備上一份厚禮,前往許都為天子賀。
一方面是因為名義上他如今亦為漢臣, 自然還是要講講君臣之禮的,何況天子當初遷居許都時,他就沒有上表祝賀,這一次在張昭的提醒下,王政思忖再三,哪怕他自己不可能親涉虎穴,安排一個使者, 寫上一份奏摺, 卻還是應有之理。
另一方面, 曹操既然派了董昭作為天使來行二虎爭食之計的同時,又對天軍這邊打探虛實,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王政也想借助他人的雙眼去看看...
如今的許都,如今的曹操,又是何等近況。
所以這個使者,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因外交而出使他方的使者,本身便代表了一個國家,抑或一方勢力。
首要一條,便是顏值要過關。
畢竟這一張臉面代表的可不是一個人了,不說英俊瀟灑,也必然是要儀表堂堂。
第二條,性格必須強硬, 膽色、氣節要兼而有之,同時, 又要根據形勢,兩方間的強弱去衡量選擇如何表現這種強硬。
無論是盛氣凌人, 居高臨下, 還是外圓內方,綿裡藏針,都要清楚的明白,這只是為了談判,博弈而採取的一種姿態。
第三條,既要有主見,又要善於應變,畢竟遠在他鄉,深處他國,很多時候面對一些突發的情況,只能靠自己去解決,應對。
第四條,自然便是口才了。
無論登殿拜見天子,會晤曹操,還是私下與許都那邊的世家俊才宴席往來,能否全身而退,又能否為王政這邊博得臉面, 主動、先機等等, 基本功夫全在一條舌頭上了。
而王政數遍徐州,才發現符合這條件的, 竟然是一個都沒有!
張昭、禰衡皆有風儀、辯才,可前者缺第二條、後者...
其實同樣也缺第二條。
張昭的本性過於圓滑,的確缺了一些膽色和氣節,而禰衡的強硬、桀驁乃是本性所有,卻不知隨機應變,因人而異。
另外徐方倒也符合大多數的條件,論外表,他可謂如今徐州勢力裡的武將第一人,賣相絕對十足,說到主見,機變、心性上也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唯有口才上...
徐方倒也不能算差,畢竟很多時候口才和肚子裡的學問是有因果關係的,飽讀詩書自然便容易侃侃而談,出口成章。
只是想到曹操那邊有荀彧、荀攸、程昱這些流芳百世的無雙謀士,王政還是有些心裡沒底。
思忖良久之後,王政終於做了決定。
命徐方和禰衡結伴出使許都。
名義上對外自然是禰衡為主使、徐方輔之,但是實際上卻是顛倒過來,畢竟徐方沉穩有度,更有識大體,而禰衡且是桀驁激越、鋒芒過露。
在王政看來,出使“敵國”自然是穩重為上。
兩人得了命令後,當日便急忙整裝,畢竟時間已不算寬裕了,而次日一早,也正是陳宮回返的同一天,下邳離許都距離頗遠,徐方、禰衡這邊自然要走水路,想了想,王政最後還是決定親自去送自家的使者這邊。
頭一回派人出使外國,既不能引起曹操那邊的輕視,又不能破壞如今的安穩局面,事關重大,王政難免有所牽掛。
到碼頭時,隨行的二百名天誅營的悍卒皆已就位,另有糜芳從奔命司挑出來的一些精與刺探、跟蹤的情報密探、以及徐方自行安排的五百天軍。
這段時間以來,下邳的商路已開始有繁榮之像,便是新開闢出的幾片水域,一大早渾黃的河水上也停泊了不少艑船,一邊是準備出發的,一邊是剛剛入港的,帆檣林立,連成一片。
環顧了會,王政滿意了點了點頭,正好此時徐方兩人也準備登船了,便吩咐侍衛取來美酒,一一相敬。
“今天天公作美,這風吹的舒服,令人一身清爽。”隨意起個話頭,王政目光在兩人身上不斷巡迴,笑了笑道:“說起來,讓你們歲旦也過不成,我是有些歉疚的。”
“此去路遠,注意身體。”先對徐方溫言說了句,旋即望向禰衡時,王政忍不住還是補充了句:“正平,如今咱們和曹操處於相持狀態,切不可搞壞局面。”
“當然,若有人滋事挑釁,也不可一味退讓,以免損我徐州體面。”
“主公放心。”禰衡鄭重地拱了拱手。
“如此甚好。”王政笑道:“這次走的匆忙,且先飲了這杯酒,待兩位回來,我再專門擺宴,好好為你們接風洗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