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的這個計策,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便是劉備軍其實可以選擇不走路過司鎮山的這一路。

作為霸王的故里,在未來的天朝後世,下相有一個外號,叫做“江北水鄉,洪流走廊”。

這是因為它地處淮河、沂沭泗流域的中下游,屬於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更是南臨洪澤湖,北靠駱馬湖。

而在這座城池的附近,更有著幾條大河的支流,其中一條名叫支河的河流,正好處在下相和下邳之間。

便在當夜,一支總人數約在百人的騎隊從司鎮山奔騰湧出,趁著月色迅速地接近前方的支河。

第二日中午時,便抵達了支河河畔。

正是吳勝派出的混合軍,而他們的任務便是破壞支河上的三座石橋。

這三座平均長約百米的石橋,最古老的和大漢同齡,最新的距今也有六七十年的歷史了,自亂世拉開序幕之後,無論是之前的陶謙還是如今的州牧,大部分的精力更多是放在如何保住這塊地盤上,便有不多的心思考慮民生內政,這種設施也肯定是排在最後,早已年久失修。

而它們的存在,恰恰便能讓劉備的援軍有第二條路走!

而只有把這三座橋全部破壞掉,劉備軍要想過河,要麼辦法收集足夠的渡船,要麼就必須沿著上游多走至少一天半的路程,才能繞路透過。

如果是不著急的話,官軍大可以在原地休整,順便收集船隻一點點渡河,但很明顯,如今的情況,急於馳援的劉備軍不敢有任何耽擱,既然最近的一條路失敗了,便只能選擇走次一條的近路了。

也正是吳勝想好的這一條路。

這一條過司鎮山的路。

而在司鎮山,則有一處絕地...

一處狹長的峽谷,高約百米,而且兩側頗為陡峭,難以攀登。

而吳勝等人,便在這裡埋伏了多日了,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旦劉備軍踏入這處絕地,便能從山谷兩側推下巨石封住出口和退路,嚷劉備軍不僅進退失據,更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夜深人靜之時。

劉備等人探頭遠望良久,見城外一片漆黑,幾十裡外更是不見火光,似是那群黃巾賊的軍營亦已全營熄登。

此時此刻,整個天地唯二的光亮,除了頭頂的明月,似乎便只有轅門處的氣死風燈光芒映照,甚是顯眼。

差不多了。

隨著劉備一聲令下,三更時分,數千人悄無聲息地湧出城門,人不騎馬,步行走出好遠,才縱馬疾馳,直奔東面而去。

大軍急行之下,待中午時已到達了支河的五里內,選了一處高地臨時紮營。

已是六月底了,酷暑之下,便再是十萬火急,行軍也要儘量避開正午的一個時辰,這無疑耽擱了不少時間。可這路人馬的主將蔣蹈也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

若是強烈要求手下士卒急行軍,就算能更快地抵達下相城下,可還能剩下多少戰鬥力呢?

哪怕對面是一個以戰鬥力出名差的黃巾賊寇,可到今時今日,天下其他州郡,諸侯或許還會小覷王政和他的天軍,但是徐州這裡,已是無人再會輕敵大意了。

看了眼頭頂愈發猖狂的日頭,蔣蹈苦惱地撫額,正心煩意亂間,親兵帶來了一個更給他添堵的壞訊息。

“前面支河上的石橋都損毀了?”

“而且看痕跡還是近期人為?”

這讓蔣蹈心裡猛地一個咯噔!

賊人這是早已經知道下邳來援了?且在想法設法延誤他們這路人馬的行軍速度?

這個可不妙了。

蔣蹈可是心裡清楚,單說攻城,王政如今早已算是聲名遠揚了,畢竟漢之五都臨淄和天下雄關的彭城,都先後被他帶著一群流賊攻陷,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