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屁股決定腦袋(第2/3頁)
章節報錯
王政側目問道:“如何爭之?從何爭起?”
“將軍,曹操所得名勢,皆因天子在許昌耳。”于禁沉聲道:“若天子不在呢?”
王政聞言,劍眉微微揚起,若有所思。
“于禁你的意思是咱們去把天子搶過來?”一旁的吳勝插嘴道:‘倒也是個法子,就是難度不小啊。”
“非也非也。”于禁連連搖頭,剛要說話,一直沉默的徐方突然道:“文則兄所言,莫不是從天子的身份上做文章?”
一言驚醒夢中人,于禁頷首之時,王政亦是恍然大悟。
劉協的天子身份有問題嗎?
當然有!
最大的問題,便是他這個天子是董卓立的,要知道漢靈帝欽定的繼承人可是少帝劉辯,而不是他劉協。
這法子不錯!
“文則真乃國士也。”王政心念急轉,面色登時振奮起來:“一言以蔽,本將茅塞頓開!”
事實上,對於漢獻帝的天子身份,各路諸侯的態度本就是隨著政治立場轉換而一變再變的。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袁紹。
董卓為了掌控東漢實權,改立劉協為帝時,袁紹當時就表示了堅決的反對,並以強硬且略帶威脅的語氣警告董卓:
“若公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眾議未安”。
其後董卓挾持漢獻帝西遷長安後,袁紹依舊不承認劉協帝位的合法性,甚至意圖擁立宗室劉虞為帝。甚至在和袁術的書信中,袁紹甚至有過“今西有幼君,無血脈之屬,安可覆信?”之言。
這話就很誅心了。
這是直接說劉協並非漢靈帝之子了,連是否皇帝血脈都有問題了。
漢靈帝泉下有知,要是知道自己的臣子為了利益都要強行給他戴上一頂帽子,不知作何感想。
到了兩年後權臣董卓身死,李傕趕走了呂布,入主長安,挾持獻帝時,袁紹的態度又變了。
他先是接受趙岐的勸和,更答應近期便會迎接獻帝。
也就是說,在李傕掌控漢獻帝之時,趙岐帶著長安朝廷的詔書轉達給袁紹,曾得到會明確的回覆,此時的袁術和關東的政治矛盾已經和解,也態度大變承認了獻帝的天子身份。
當然,後面袁紹又聽從了手下謀士的建議,又反口決定暫不迎接獻帝,彼時李、郭二賊內訌,導致長安大亂,獻帝不得不提前啟程東歸洛陽,就此被曹操搶了先機,奉迎天子。
這時的曹阿瞞,還是袁紹的盟友兼跟班小弟。
最起碼,袁紹的心裡是這麼認為,也這麼相信的。
所以,他再次態度大變,在原本歷史上的建安元年,袁本初主動上書獻帝,言辭大表忠心。
所以說白了,曹操認獻帝為漢室唯一的合法繼承人,只是因為自家的利益考量和戰略規劃需要如此。獻帝這個因董卓專權而產生的天子身份在理法上,的確存在漏洞,最起碼袁家早已總結出來了,王政都不需要再去辛苦尋找,直接照搬便是。
若想不認,便可不認!
而目前來看,獻帝的這個天子身份他不僅不能承認,甚至還要學之前的袁紹一樣質疑、質疑、再質疑!
至於于禁所言的以天機營來爭名,王政更是立刻想明白了。
無非是在言論上大作文章,或是口述或是筆撰,將漢獻帝的身份疑點,法理漏洞大書特書!大肆宣揚!
只是這樣或許能讓老百姓們覺得“獻帝為偽帝也”,士族文人這裡,卻未必行得通吧?
將自己的顧慮說出來後,于禁亦是眉頭一皺,沉思起來,而此時的禰衡卻是嘴角一揚,笑著介面:“這事容易。”
他素來不甘落於人後,在剛才幾人說話的空兒,已經先想到了此點,找到了對策。
“主公,咱們說的話,士族文人未必會信,可若是出自汝南袁氏之口呢?”
那自然不一樣了!
王政明白了禰衡意思,想了想又問道:“便是能在天子身份上做些文章,無論袁家發聲,還是咱們散佈謠言,都需要時日醞釀,短日內恐怕見不了成效,而士族西顧的形勢,要是這般下去,很容易越演越烈,卻該如何是好?”
“若要倉促間扭轉劣勢。”禰衡點了點對面的陳瑀,笑道:“唯三公有此能也!”
徐方第一個反應過來,當即拍案叫絕:“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