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一觸即發(第2/3頁)
章節報錯
抑或說,在生死存亡之際,他們也顧不得太多了,眼光決定見識、環境導致選擇,故此,他們才會提出護駕王政,殺回徐州的要求。
而對王政來講,能得到這些黃巾賊的投靠,固然算是意外之喜,可不論這些人能帶來多少兵馬,在王政看來,對自己的整體實力提升不大,更不能因為他們,就放棄原本的戰略。
......
微弱的盞光,照見室內幽暗。
眾人環圍而坐,七八個影子投到粗糙的牆壁上,張牙舞爪,影影綽綽。
既然王政給了承諾,葉適等人自是再無話說,逢迎奉承之話,滔滔不絕。葉適還要奉上酒宴,看看夜色深沉,王政拒絕了略又談些題外話,不能只講利益,感情也得講,必不可少。
賓主皆歡,可謂皆大歡喜。聽的街上打響兩更,王政起身告辭,葉適伶俐,再次主動保證,會不遺餘力拉別的黃巾入夥兒,必不讓王政失望。
待他走後,其他人沉浸在歡喜裡,笑得嘴合不攏,葉適卻是立刻卻收了笑容,眉頭緊鎖。
“老葉,咱們找到出路,怎的這副作態。”那個惡漢摸了摸頭,愕然問道:“你不歡喜嗎?”
“此子年紀雖小,城府卻深。”葉適嘆了口氣,道:“他寧願讓咱們一起陪他去給袁術賣命、甚至答應補給兵馬,也不願回去徐州,他到底想做甚麼?”
那惡漢渾沒當回事兒,不以為然道:“你剛才沒聽見嗎!將軍只是說不趕走劉備先不回徐州,又不是說一直不會,他只要不傻愣愣地也被袁術誆騙,就好了。”
“反正他既然說了會補給,咱們還怕什麼,這次上陣等於死的都是他的人馬,咱們心疼什麼?”
“等咱們去了徐州。”他笑呵呵道:“有好處,咱就跟著他;沒好處,想拿老子當炮灰?老子拍拍屁股就走。”
“徐州可不同揚州,咱們到時候不管是去青州,還是去遼東,都可以活的滋潤了。”
“那有這麼輕巧。”葉適冷笑道:“真去了徐州,想要離開恐怕就難了。”
......
為了不被人發覺,王政走時,葉適給了他兩個親兵引路。依然專走小路,繞了半個壽春,避開三四股巡邏計程車卒,將近三更,才回了府中。好在城中尚沒戒嚴,要不然麻煩就大了。
剛進府邸,古劍便遞來個竹簡,卻是徐州的來信,王政劍眉一揚,到了臥室,開啟一看,滿目隸書,筆力遒勁,體勢朗逸,字如其人,正是禰衡的筆跡。
真是服了!
王政暗自無語,禰衡不是不知道自己如今對漢隸也只能算勉強認得很熟,寫的這般潦草,他讀起來可是愈發費勁了,只得嘆了口氣,跑去書房,先找個軟塌斜靠,再點起盞燈細細辨認。
禰衡一如既往的條理分明。分作政、軍、商三款,詳細彙報了王政離去之後徐州,彭城,泰山三郡的發展情況。
總體來言,諸事順利。
有了琅琊望族的居中調和,這段日子募兵頗有成效,戰力不說,許多新入伍的良家子粗識文字,性格穩重,俱都拔擢為軍官,分駐各城,兼管軍政;又任用顏氏,王氏的子弟做為處理政務的佐貳,粗略搭成了班子。
張昭那邊亦是有身有色,他透過自家在徐州的名望,又藉助王政節節勝利,尤其是主動進犯兗州,得了泰山郡不說,還逼的曹操主動求和...
這件事可謂既漲士氣,更振人心,尤其是恨曹操入骨的彭城人,此事之後,又有不少北地文儒紛紛加入,充實了彭城各縣地方行政的能力。
戶籍的編訂接近尾聲,土地的分配基本完成一半,餘下五成不打算再分,留著招徠其他地方的流民,尤其是關中,兗州等北方各州這些年饑荒連連,這些時日陸續有來。
勸農使有條不紊逐層落實中,至於捕盜司,除了琅琊、彭城外,新得的泰山郡也成立了一個,除了負責泰山諸城的捕盜、情報工作,更開始將情報體系建立,尤其是對兗、冀等地更要重點關注。